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达标(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673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达标(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达标(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达标(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达标(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达标(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达标(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时达标(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达标(二十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8年春,上海农村根据中共中央的号召,开始了农业生产“大跃进”。同年9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上海农村建立了第一个人民公社,即上海县七一人民公社。到9月30日,郊区10个县全面实现人民公社化,共建立103个人民公社,几乎所有农户都参加,平均每个人民公社达8 000多户结果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上海农业志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

2、,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中的什么教训?(2)材料二所说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3)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

3、本着眼点是什么?解析(1)由材料信息判断是生产关系与当时生产力不适应。(2)由“安徽”“生产责任制”判断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由材料信息判断基本着眼点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1)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高水平、高速度。(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在所有制上否定前者的成果。因为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环节。(3)基本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伴随着股份公司的诞生和发展,以股票形式集资入股的方式也得到发展,并且产生了买

4、卖交易转让股票的需求。这样就带动了股票市场的出现和形成,并促使股票市场完善和发展。在1611年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在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就进行着股票交易,并且后来有了专门的经纪人撮合交易。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股票已经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股票市场(包括股票的发行和交易)与债券市场成为证券市场的重要基本内容。材料二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当时在上交所上市的企业有8家。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且当日开业,为保险起见,前

5、面加一“试”,又叫试营业。1991年7月3日,举行正式开业典礼,挂牌企业有5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股票市场兴起发展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恢复股票市场的必要性。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得出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一中“1602 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结合所学得出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据材料一“世界上最早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诞生于1602 年在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得出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得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拓展;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股票已经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得出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

6、方式,据材料一“亦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得出成为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结合所学,得出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2)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据材料一“目前,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最基本的企业组织形式之一”和材料二“1990 年 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实行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答案(1)背景: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引发商业革命;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拓展。作用:成为大企业筹资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成为投资者投资的基本选择方式;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7、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拓展。(2)必要性:中国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基本要求;中国实行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需要。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

8、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材料三下表反映的是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年份农业(%)工业轻工业(%)重工业(%)1979年26.632.141.31980年27.234.338.51981年28.836.734.5(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9年后国民经

9、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解析(1)据“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 年代”“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概括特点。(2)从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周边国际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分析趋向;第二小问,从国民经济农轻重各项经济指标不断调整日趋合理的角度分析影响。答案(1)特点: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2)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

10、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3)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4(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

11、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贸易、金融、

12、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 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 个国家和地区;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摘编自人民日报 (2015年2月13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较,“一带一路”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其建设的重大意

13、义。解析(1)第一小问相同点,根据材料一“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得出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根据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得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第二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一“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结合所学汉朝经济基础为封建经济得出,丝绸之路的背景是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根据材料一“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

14、求”结合所学汉朝开辟丝绸之路的背景得出,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是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更多出于经济目的;根据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新航路开辟以暴力掠夺方式得出,丝绸之路以友好往来为主;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占;根据材料一“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得出,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了交往国家共同受益;新航路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化进程,但也给亚非拉带来民族灾难。 (2)第一小问新发展

15、,根据材料二“涉及贸易、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 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 个国家和地区”得出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根据材料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得出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得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建设“一带一路”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根据材料二“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得出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根据所学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得出当今世界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加强该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答案(1)相同: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不同:背景不同:丝绸之路的背景是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目的不同: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是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更多出于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