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4图表图像题精讲练习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4620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4图表图像题精讲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4图表图像题精讲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4图表图像题精讲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4图表图像题精讲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4图表图像题精讲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4图表图像题精讲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专版2018届中考化学复习第二编专题4图表图像题精讲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图表图像题,常考分析)图像题主要涉及:一、“元素格”信息认识;二、粒子(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三、粒子微观示意图;四、溶解度曲线图;五、反应过程(进程)相关量变化图即“坐标图”;六、环保、安全图标等。表格题主要涉及:一、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情况数据表格;二、溶解度数值、pH数值表。,策略攻略)一、图像类(一)“元素格”信息认识周期表中元素位置信息主要包括“四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二)粒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关注“三区别”:1.金属原子与非金属原子的区别:一是从“汉字”的偏旁来识别;二是看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目,当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时为金属元素,当最外

2、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时,为非金属元素。2.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原子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不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弧线上的数字之和(即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离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的数字与弧线上的数字不相等,当里大于外时,为阳离子,当外大于里时为阴离子。3.原子稳定结构与离子的区别: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第一电子层是2电子)为原子稳定结构(里外数目是相等的);离子时,“里外不等”,其示意图中最外层仍为稳定结构。(三)粒子微观示意图涉及反应过程微粒示意图,主要从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微观解释角度考查。(四)溶解度曲线图:详见第十单元核心知识(五)反应过程相关量变化图可分为气体图、

3、沉淀图、稀释图、pH值变化图、质量分数变化图、反应速率图等。(六)环保、安全图标二、表格类(一)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情况数据表格“比较前后质量差,质量减少反应物、质量增加生成物,质量不变催化剂,或是反应不参加;反应类型看种类,多变一来是化合,一变多来是分解;质量变化是定比,前后总和必相等”。(二)溶解度数值、pH数值表主要是作为信息给出,考查对信息解读和处理,及运用数值表的能力等。【注意事项】1.要看清图像属于何种类型,认真读清图像中各种信息。2.此类题有一大特征就是与数学函数关系紧密,要注意看清楚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信息,看清题目要求。3.此类题起点较高,但落点不一定高,实际解答时,结合初中已有

4、知识和题给信息,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解答。试题综合难度:容易、中等难度、较难均有可能。,典题精讲)【例1】(2017邵阳中考)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B.核内有115个质子C.是非金属元素D.核内有173个中子【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为元素符号,下边的是相对原子质量。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B.核内有115个质子;C.是金属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

5、质子数中子数,核内有173个中子;选C。【答案】C【例2】(2016云南中考)如图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填字母)(2)图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关系、分子式等。题以氯和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载体,通过质子数判断出A为Al,B为Cl,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依据初中化学中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不难判断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lCl3。【答案】(1)A;(2)AlCl3【例3】(20

6、15云南中考)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解析】本题以教材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考查学生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的本质的认识,试题用微观示意图呈现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从中可以直观看到化学反应的本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分子),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的事实。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2HCl,其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

7、发生改变,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未发生改变,参加反应的H2和Cl2的分子个数比为11。属于中等难度试题。【答案】D【例4】(2016云南中考)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50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若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写一种)(3)将60 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解析】本题考查身边的化学物质水及溶液, 试题全面考查了考生对饱和溶液、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思维的严密性和

8、相关知识的系统性的要求较高。(1)考查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运用,答案为甲乙丙;(2)因为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若将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加溶剂(或降温);(3)因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将60 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 ,甲和乙仍为饱和溶液,而丙变为不饱和溶液,而且降温后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答案】(1)甲乙丙;(2)加溶剂(或降温);(3)乙甲丙【例5】(2015云南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选项物质鉴别方法A氧化铜粉末和铁粉用磁铁吸引B氢氧化

9、钠和硝酸铵加水后测温度变化C氯化铵和硫酸铵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后闻气味【解析】本题考查根据物质的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氧化铜和铁粉都是黑色粉末,利用铁能被磁铁吸引的性质,可以鉴别氧化铜和铁粉,A选项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量,而硝酸铵溶于水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加水后,根据温度变化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硝酸铵,故B选项正确;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属于氨态氮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都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无法区分,故C选项错误;羊毛纤维燃烧时有毛发烧焦的味道,而合成纤维没有毛发烧焦的味道,所以D选项正确。属中等难度题。【

10、答案】C【例6】(2014云南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20 时,将25 g甲加入50 g水中,可形成75 g溶液D.将3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有晶体析出【解析】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曲线陡,说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该选项说法正确;C.2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 g,将25 g甲加入50 g水中,只有20 g甲可以溶解,因此可形成70 g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甲物质的溶

11、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将3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 ,有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答案】C,专题过关)1.(2015昆明中考)铂用于制造首饰、特种容器和标准量具衡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铂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原子序数是78B.属于非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是PtD.相对原子质量是195.12.(2016曲靖中考)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改变C.该反应可能为2H2O22H2OD.该反应的生成物为两种3.(2

12、016曲靖中考)由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B)A.表示的是阳离子B.属于同种元素,属于另一种元素C.形成的化合物是Al2O3D.的化学性质相似4.(2014云南中考)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2B.该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5.(2016曲靖中考)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 g a的饱和溶液B.用等质量的a、b、c 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

13、质量的大小关系是:c溶液b溶液a溶液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M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ab6.(2017昆明中考)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x3.1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7.(2017昆明中考)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甲溶液从t2降温至t1,一定有晶体析出D.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8.(2016曲靖中考)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正确的是(A)表示在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A.上述图像只有2个正确B.上述图像只有3个正确C.上述图像全部正确D.上述图像全部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