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案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455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案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案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案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案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案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案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案2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讲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间:2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 (2018广东肇庆一模)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主要说明明初官营手工业(D)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材料中官营手工业发给工钱,并未形成雇佣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状况,与小农经济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实际是有利于私营手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日给柴、米、盐

2、、菜,歇工停给”和“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说明官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所改变,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雇募制,故D项正确。2. (2018广东深圳调研)明宣宗实录卷21记载,宣德元年(1426年)命工部“凡工匠户有二丁、三丁者留一丁,四丁、五丁者留二丁,六丁以上者留三丁”,在官营手工业作坊,从事技术工作。在匠籍制废除以前,服役于官府的工匠逃亡,或“治罪”、或“令有司械赴京师”,强迫从事生产。明朝政府的这些措施目的是(A)A确保官营手工业劳动人手B落实“重农抑商”政策C保障对手工业者的专制统治D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优势解析材料中“服役于官府的工匠逃亡”将受到惩罚,“强迫从事生产”确保官营手工业劳

3、动人手,故A项正确;材料中政府采取措施重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与“抑商”不符,材料也没有体现出“重农”,故B项错误;材料中“在匠籍制废除以前”,说明匠籍制度已经开始废除,这与对手工业者的专制统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措施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服役于官府的工匠逃亡”,确保官营手工业劳动人手而非技术优势,故D项错误。3. (2018贵州黔东南州联考)一首描述嘉陵江水磨作坊的宋诗写道:“激水为皑嘉陵民,构高穴深良苦辛,十里之间凡共此,麦入面出虚无人。彼氓居险所产薄,世世食此江之滨。朝廷遣使兴水利,嗟尔平轮与侧轮。”宋词这一描述表明此时(D)A生产中人力的作用渐弱 B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C纺织业分布于江河

4、附近 D手工业已使用自动化技术解析水磨作坊靠的是水力,不是人力,故A项错误;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紧密与诗的内容水磨作坊的自动化技术不符,故B项错误;宋诗描写的水磨作坊是磨面的,不是纺织业,故C项错误;宋诗是对水磨作坊自动化技术的描写“麦入面出虚无人”,故D项正确。4. (2018安徽十校联盟联考)黄道婆之前,闽广棉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C)A优良棉种的引入种植 B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C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 D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解析从材料“黄道婆之前,闽广棉

5、花已引入乌泥泾种植”,可知乌泥泾前后变化不是得益于优良棉种的引入,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没有涉及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从材料“然自黄道婆做造擀、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这个先前贫困之乡很快走上了家给人足的发展之路”,可知乌泥泾前后变化主要得益于先进棉纺技术的推广,故C项正确;乌泥泾人的勤劳创造是乌泥泾前后变化的原因,但与材料体现的黄道婆传授棉纺织技术不符,故D项错误。5. (2018辽宁沈阳联考)制瓷工艺中的匣钵可以将火焰与制品隔离,避免落渣、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唐代越窑因匣钵的使用,产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晶莹光润,极大

6、提高了瓷器质量。这说明唐代(A)A技术创新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制瓷体系形成C手工业生产技术非常先进 D官窑在市场竞争中领先解析材料中显示了制瓷中使用匣钵到制瓷器质量提高,说明技术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唐代越窑使用匣钵的结果,并未说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体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说明使用匣钵这一技术,不能说明其先进与否,故C项错误;官窑的产品不入市场,故D项错误。6.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 表出土地点考古发现河北武安县午汲赵城陶器上大多刻有陶工私名,如文牛陶、爱吉等山东齐国临淄故城陶文大多只署明制作者的乡、里、名字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漆器注明了生产者的里名

7、和人名,如钱里大女子湖南长沙湖桥19号楚墓一件漆耳杯,器底漆书有“口里口”字样上表为不同地区发现的战国晚期手工制品署名统计表。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C)A官营手工业者私造现象严重B国家已无力垄断商品生产C民间手工业已经普遍存在D官营手工业注重品牌效应解析材料不能说明手工业者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品的制造状况,而未涉及官营手工业市场占有率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手工业品普遍标注制作者姓名说明民营手工业已经比较普遍,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营手工业的概况,且官营手工也具有较强的封闭性,故D项错误。7. (2018四川资阳一模)右图是一幅古罗马时期的壁画,

8、画中显示的是一位身着丝绸外衣起舞的女子。画中女子(B)A她有资格参与各种公众活动B她可能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C丝绸由中国商人由长安运来D她可能也使用青花瓷餐茶具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古罗马时期妇女没有权利参与政治,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丝绸在凯撒时期传入古罗马,大约是公元前1世纪左右,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丝绸是由阿拉伯人或者波斯人经由丝绸之路传入古罗马的,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青花瓷兴起于元朝,大约在明清时期经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8. (2018山西孝义摸底)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当

9、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明政府对经济的重视 D明代手工业技术进步解析根据材料“棉纺织业在明代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可知,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明代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明代依然固守着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明政府相关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明朝手工业技术进步并不是材料中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且材料中也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0分)9. 阅

10、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后期起,古老的骆驼商道有了一条对等的海路。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方便、大宗、价值又高,能提高船东的利润。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文化孤芳的排外心理。元朝青花瓷的诞生是泉州穆斯林商贾和景德镇窑主共同推动的,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明朝青花瓷工艺改进并流行。清初,珐琅彩进入中国,使瓷器用色逐渐涵盖彩虹的所有缤纷。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和商人频繁往来于欧洲与中国,世界开始聚焦中国。耶稣会人士的中国报告和以拉丁文翻译的儒家经典,陆

11、续在法国出版,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瓷器的造型风格、优良质地及瓷器上的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1769年,英国玮致伍德建立陶厂,此后引进机器生产,并采用新式转印技术。他不仅采用景德镇的精密分工制度,还推出创新的管理方式和现代商业经营事项,如市场调查、报纸广告等。18世纪中期后,熟悉中国的欧洲商人开始反驳耶稣会人士描述的理想化形象,指出中国的官吏腐败衰弱的一面。西方知识分子很快转而反对中国,觉得不该把它视为西方社会的榜样;同样地,欧洲人也停止把中国瓷当成典范。18世纪末,欧洲瓷业将中国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也与西方势力上升

12、、前进成为全球重心的时序相互对应。摘编自罗伯特芬雷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从唐朝至清朝中国瓷器业发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中国瓷器在欧洲命运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该变化的原因。(10分)答案(1)特点:瓷器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具有时代特色;瓷器工艺演进与中外文化技术交流密切关联;影响了欧洲瓷业发展和欧洲文化;后来衰落,其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运的兴衰。(2)变化:由被欧洲仰赖到被逐出欧洲市场;由被欧洲追捧到被冷落等。原因:欧洲作坊大量仿造瓷器;工业革命后欧洲制瓷业的生产技术、组织管理和商业运行均有革新;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发生变化;明清以后,中国瓷器业虽有工艺发展,但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等。解析(1)根据材料中关键语句“瓷器成为新途径的首选”“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接纳了西南亚地区(中东)的传统审美价值”“图案花式和绘画深受欧洲人喜爱,欧洲各国作坊加以仿造”“瓷器逐出国际市场,这与中国在世界事务上划时代的衰退同步进行”归纳概括。(2)中国瓷器经历了从古代中国的瓷器深受欧洲的欢迎到近代中国瓷器逐渐退出国际市场的变化;其原因要抓住“17、18世纪”的时代信息去分析,西方经历工业革命,国力蒸蒸日上,而中国不改进技术、政治腐朽,瓷器随中国国力的衰弱退出世界舞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