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438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通用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十二4.2山地的形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提升作业 十二山地的形成(建议用时:20分钟)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贫困县局部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1.为实现当地脱贫致富,国家拟建一条连接甲村和乙村的高速公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为()A.B.C.D.2.选择该设计方案的最主要原因为()A.减缓道路坡度B.提升行车速度C.联系更多村落D.开发煤炭资源【解析】1选C,2选B。第1题,山区修公路的原则是尽量少穿越等高线,高速公路速度快,应减少弯道、降低坡度;读图可知,方案、绕得太远;方案线路与等高线垂直穿过,坡度陡;方案弯道少,且坡度较缓,是最为合理的选择方案。第2题,高速公路的车速快,弯道行车危险;之所以选择设计方案,最主要原因为提升行车

2、速度;减缓道路坡度是提高车速的措施,不是最主要原因;联系沿线的大城市,不是村落;不经过煤矿,开发煤炭资源不是主要原因。(2017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某河流附近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侵蚀和冲积形成B.受挤压向下凹陷形成C.由地堑构造形成D.风力侵蚀和沉积形成4.图示地区的黄土来源于()A.东部湿润地区B.青藏高寒区C.西北干旱地区D.北方半湿润区【解析】3选C,4选C。第3题,图中河流位于黄土覆盖的谷地,而黄土的形成主要是沉积作用的结果;沉积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相对下降的时期,结合图中断层分布可推断出谷地是由地堑构造形成的。第4题,西风带和西北季

3、风将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向东部搬运,在我国山西、陕西等地堆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读下面地质剖面图,回答5、6题。5.图中()A.处两侧的岩体比较稳定B.处属于向斜谷C.处的岩石可能为大理岩D.处岩层可能含有化石和石油6.图中处发生的地质作用不可能形成的地貌是()A.裂谷B.河口三角洲C.断块山地D.陡崖【解析】5选C,6选B。第5题,图中处地处石灰岩地层,其右侧为花岗岩,说明经历过岩浆的侵入,受岩浆高温的影响,处的石灰岩可能变质成为大理岩;处为断层构造,两侧的岩体不稳定;处为背斜谷;处为向斜,不可能含有石油。第6题,图中处为断层,断层可能形成裂谷、断块山地和陡崖;而河口三角洲是由外力作用形

4、成的。7.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古生物化石年代三叶虫化石老新恐龙化石哺乳类动物化石(1)说出a-b-c之间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依据。(2)指出a-b-c-d-e之间的地质构造总称,并说明成因。(3)按成因分类,说明该地区的地表岩层类型。(4)若要在该地钻探石油,则应选在图中哪个字母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a-b-c之间的岩层中间老而两翼新,所以地质构造是背斜。第(2)题,a-b-c-d-e之间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形成褶皱。第(3)题,地表岩石含有化石,一定是沉积岩。第(4)题,背斜构造可能储存有石油,字母b处是背斜构造。答案:(1)背斜

5、。岩层中间老而两翼新。(2)褶皱。岩层受挤压。(3)沉积岩。(4)b。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建议用时:25分钟)(2017保定模拟)读某矿区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1.图示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说法正确的是()A.a-b-含煤层B.含煤层-d-c-eC.含煤层-b-a-eD.a-b-e-含煤层2.大旱年份深挖机井抗旱最适合的地点是()A.B.C.D.【解析】1选C,2选A。第1题,结合图中岩层的上下分布关系可知,岩层由老到新的排序为含煤层-b-a,c-d-含煤层,含煤层-b-a,含煤层-b-a,由于e岩层侵入到上面弯曲的岩层中,因而其形成时间晚于图中各岩层。第2题,图中处为向斜构造,向斜为良好

6、的储水构造,适合挖机井。(2017洛阳模拟)下图为某内陆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甲处以变质作用为主B.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C.丙处沉积作用形成凹岸D.地层形成顺序是4.据图中信息推测,湖泊()A.是由于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B.冬季水位高是因气温低蒸发弱C.水位下降,流域面积不断缩小D.对丙河的流量仍具有调蓄作用【解析】3选B,4选A。第3题,据图可知,甲处以岩浆活动为主,并非变质作用;乙处以流水作用为主,为河流的堆积地貌;丙处受流水侵蚀形成凹岸;图中先形成沉积岩再有岩浆侵入,所以处于顺序最后;地层位于之下,所以最先形成,形成顺序是。第4题,由图可知湖泊的周围有断层,

7、湖泊地处断层相对下降的岩体,因而可能是岩层断裂下陷积水形成的;根据图中信息,无法推测该湖冬季水位的高低;湖泊水位的上升和下降,与流域面积无关;该湖泊位于丙河的下游,对丙河无调蓄作用。(2016长沙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下列地层形成时间最晚的是()A.奥陶系B.下石炭统C.五通组D.下二叠统6.图中地质结构反映该地经历了()A.水平张裂和外力侵蚀B.水平挤压和外力沉积C.水平张裂和外力沉积D.水平挤压和外力侵蚀【解析】5选D,6选D。第5题,沉积岩层中埋藏越深的岩层,形成的时间越早,结合图例可知,位于最上层的下二叠统形成时间最晚。第6题,结合地层

8、弯曲可知,该地地层经过了水平挤压形成了褶皱,但褶皱形成后的岩层经过了外力侵蚀,原有的岩层已经不完整。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Y1、Y2、Y3、Y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相同的砂岩,Y1、Y4处取得相同的砾岩,且砂岩的年代比砾岩老。据此完成7、8题。7.甲处属于()A.向斜成谷B.向斜成山C.背斜成谷D.背斜成山8.若在Y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Y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A.25 mB.35 mC.55 mD.65 m【解析】7选C,8选C。第7题,在地下同一水平面上,Y2、Y3处取得的砂岩的形成年代比Y1、Y4处取得的砾岩老

9、,即岩层两翼新、中间老,属于背斜构造。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是谷地,因此属于背斜成谷。第8题,从图中可知,Y2的海拔为160170 m,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该水平面的海拔大约为130140 m。Y4的海拔为180190 m,Y4离该水平面的距离大致为4060 m,因此最有可能是55 m。9.(能力挑战题)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形成为背斜成谷。第(3)题,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盆地。(3)绘图略。(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