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自我小测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4375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自我小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自我小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自我小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自我小测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自我小测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中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自我小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中化学第一单元从实验走进化学课题一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自我小测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 课题一 实验化学起步(第2课时)1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以下的有()。制备Fe(OH)2,用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测定乙醇溶液沸点的温度计。A B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C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D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3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

2、(t)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2.025块状22.530块状32.550块状42.530粉末状A.4321 B1234C3421 D12434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性质,通过实验(如图所示)比较加入苹果汁和橙汁的多少来确定它们中维生素C浓度的大小。要得出正确结论,在实验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A实验时必须向两烧杯中同时滴加液体B淀粉碘溶液的体积和浓度必须相等C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必须相等D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不需要相等5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Fe(OH

3、)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6 molL1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_(填“打开”或“关闭”),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6甲、乙两同学进行课外实验,各取250 mL无色透明饮料瓶一只,依次加入4 g氢氧化钠、4 g葡萄糖、半瓶水、3滴0.2%的亚甲蓝溶液(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旋上瓶塞振荡,溶液呈蓝色。静置后溶液变为无色。甲再次振荡,又呈蓝

4、色,静置后又变为无色,多次反复可重现上述现象。而乙于蓝色消失后,向瓶内加满水旋上瓶塞,振荡却不再出现蓝色,乙认为是物质浓度不同引起的。甲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否定了乙的说法。你认为甲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振荡后出现的蓝色主要与_有关(填写化学式,下同);蓝色消失又与_有关。7下表是稀硫酸与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实验序号金属质量/g金属状态溶液温度/金属消失的时间/s反应前反应后10.10丝0.550203450020.10粉末0.55020355030.10丝0.750203625040.10丝0.850203520050.10粉末0.85020362560.10丝1.050203512570

5、.10丝1.05035505080.10丝1.150203410090.10丝1.150304440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4和5表明,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其结论为_,反应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填实验序号)。(2)仅表明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产生影响的实验有_(填实验序号)。(3)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其实验序号是_。(4)实验中的所有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值(约15 )相近,推测其原因:_。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2)硫酸铜

6、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答两种);(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V6_,V9_;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_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_色;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

7、。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_。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将滴管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避免引入氧气;长颈漏斗下口伸入液面以下是为了形成液封;分馏石油检测的是蒸气的温度,故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用乙醇制备乙烯时要控制的是反应液的温度,故温度计插到液面以下;氨气极易溶于水,故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不可插入液面以下(以免倒吸);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口内;测沸点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2答案:B解析: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负催化剂能够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8、,故A错;光能影响某些反应,例如氯水、浓硝酸及硝酸银的分解,故B正确;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所以C错;加压只能加快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D错。3答案:AC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和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1的盐酸的浓度最小,反应的温度最低,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最慢;由于实验3的反应温度比实验2的反应温度高,所以反应速率实验3大于实验2;而实验4和实验3虽然浓度相同,但反应的温度不同,物质的状态也不相同,所以不能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4 答案:B解析:做对比实验需要使条件相同。根据题目要求,通过比较加入两种果汁的多少确定维生素C浓度,故应该使淀粉碘

9、溶液物质的量相同,每滴果汁的体积相等,而不是滴数相等,滴加液体的时间不一定相同。5答案:(1)铁屑Fe2H=Fe2H2(2)打开H2(3)关闭活塞E,使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4)白色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解析:实验开始时先打开活塞E,让H2把A、B装置中的空气排出,让Fe(OH)2在H2气氛中生成,以便较长时间观察Fe(OH)2的白色。H2充满B装置后关闭活塞E,A中的FeSO4溶液沿竖直长导管进入B装置,与NaOH反应。6答案: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或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O2C6H12O6解析:甲既然否定了乙的说法(物质浓

10、度不同引起,即水量多少),再分析甲同学实验中饮料瓶未充满(有空气)而乙同学实验中饮料瓶充满(无空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将乙瓶中溶液倒掉一半(一部分)后,振荡即可出现蓝色。也可向乙瓶中通入氧气或空气,即可出现蓝色。7答案:(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1和2(2)1、3、4、6、8(或2、5)(3)反应温度6和7(或8、9)(4)因为所有反应中,金属质量和硫酸体积均相同,且硫酸过量,产生热量相等,所以溶液温度变化值相近解析:比较表中实验1和2、实验4和5,其他条件相同,只是金属状态由丝变成了粉末,金属消失的时间变短,反应速率变快,说明金属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同理,对表中各

11、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得出其他问题的正确答案。8答案:(1)ZnCuSO4=ZnSO4Cu、ZnH2SO4=ZnSO4H2(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形成铜锌微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3)Ag2SO4(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加硫酸的浓度(或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5)301017.5灰黑暗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溶液的接触面积解析: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化学实验设计探究能力。稀硫酸与锌的反应过程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是利用锌置换出铜,构成Cu-Zn-H2SO4原电池,加快锌的反应速率,Ag2SO4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由于是研究CuSO4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所以硫酸的浓度要相同,一是所加硫酸的量相同,二是混合溶液的体积相同,所以V1V5均为30,由F组数据可知,CuSO4溶液的体积加水的体积为20 mL。A组中无铜生成,反应后锌呈灰黑色,E组中生成较多的铜,呈暗红色。有较多的铜生成时,其覆盖在锌表面,降低了锌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