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0种群和群落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226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0种群和群落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0种群和群落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0种群和群落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0种群和群落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0种群和群落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0种群和群落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分层集训30种群和群落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集训训(三十)(建议用时:45分钟)A组基础达标1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雌雄同体或无性别的动物就不具有性别比例,例如草履虫、变形虫等,A错误;种群密度只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错误;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故自然增长率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C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2(2

2、018石家庄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种群的性别比例如果失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A正确;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可以对农林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对渔业捕捞强度进行确定等,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B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C正确;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错误。3(2018宁夏银川二中统练)如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

3、析不正确的是() 【导学号:41780149】A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B据图分析,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A正确;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C正确;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还受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因素的影响,D正确。4调查是生物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调查活动或

4、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A进行酵母菌数量统计取样时,从静置的试管中取培养液上层计数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稀疏的地区取样D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D进行酵母菌数量统计取样时,从静置的试管中取培养液上层计数,由于上层氧气充足,酵母菌数量相对较多,所以数量比实际变小了;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遵循“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进行计数,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

5、种群密度时,取样时选取较密的地区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脱落时,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5如图所示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在c点时数量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因此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出现;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6(2018茂名联考)如图是种群数量增长曲

6、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会存在类似曲线的种群增长形式B在曲线中的b点,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目前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人口发展处于cd段D酿酒过程中,将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控制在K/2可获得最大效益A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在当地没有天敌,在刚开始时其种群增长曲线与相似,A项正确;在曲线中的b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项错误;目前我国人口数量仍在不断增长,只是老年人的比例增加,C项错误;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保持在b点时,产生的酒精较多且较快,可获得最大效益,D项错误。7(2018盐城模拟)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

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结构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D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结构,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

8、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8(2018临沂模拟)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41780150】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种内斗争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B环境容纳量只代表种群数量的一个平均值,实际的种群数量在这个平均值的上下波动;种内斗争可以改变种群数量,但不会改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没有环境容纳量;植食动物在冬天由于食物减少,所以环境容纳量较小。9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分别在

9、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具体见下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据此分析错误的是()试管号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B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C试管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不同D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的开始下降A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曲线增长,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

10、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10如图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和时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第5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B在1030年,种内斗争变化趋势是逐渐增强C该种群的出生率和迁入率决定值的大小D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B当1时,种群数量稳定不变,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当1时,种群数量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当1时,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由图可知,种群密度在约第

11、40年时,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A错误;在1030年,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导致种内斗争变化趋势逐渐增强,B正确;值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C错误;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D错误。11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6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4只。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只。(2)由于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捉,所以上

12、述计算所得的种群个体总数可能会比实际值偏_。(3)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草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是_点,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可能是_。灭鼠时除了捕杀老鼠,使其数量减少,同时还应该_。图二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最大放牧量不应该超过_点,如果长期超过C点将会造成_。解析(1)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计算:N32364,N288。(2)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就很难再次被捕

13、捉,使重捕时的带标记个数减少,种群个体总数调查值比实际值偏大。(3)图一中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增长曲线斜率最大的点,即B点;图二中A点和B点分别为最适放牧量和最大放牧量,如果放牧量长期超C点,草场将会退化。答案(1)288(2)大(3)B食物和空间有限、天敌数量增加设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K值)B草场退化 B组能力提升12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41780151】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

14、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图示曲线可知,1972年北点地梅种群密度比1975年的大,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也高,A项错误;纵坐标可表示种群密度,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是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从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B项正确;统计种群密度时,不应舍弃所得数据,C项错误;从5年间的统计数据可看到,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D项错误。13(2018湖北沙市中学月考)下图甲是某种初级消费者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乙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析图甲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 000只B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C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D图乙第15年时种群数量最少,可相当于图甲1880年的种群数量情况D由甲图可知该岛屿上该种生物的环境容纳量(K值)约为2 000只,A正确;种内斗争加剧和天敌的增多可能是18501865年间该种生物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B正确;分析图乙可知,该调查阶段中种群数量最多的年份是第10年时,C正确;图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