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210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版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检测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1.图中、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2.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a、b、c、d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A.a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b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C.c地种植苹果、柑橘等水果D.南水北调后,d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3.(2016深圳调研文综二)图示甲、

2、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4.(2016深圳调研文综二)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的季节是()A.春季和秋季B.春季和夏季C.夏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5.(2016深圳调研文综二)不能缓解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做法是()A.地膜覆盖B.增施熟石灰C.农田开挖排水沟D.喷灌和滴灌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为土壤侵蚀。读印度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6.(2016安徽百校三模)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7.(2016安徽百校三模)甲

3、、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危害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8.(2016安徽百校三模)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A.B.C.D.提升题组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下面三题。9.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D.10.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B.

4、C.D.11.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12.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 100千米,宽15千米。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界带延伸?(4分)(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6分)(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

5、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4分)(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8分)(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6分)13.(2016广东佛山顺德一中等6校上学期期中)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8分)(2)简析该区域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4分)(3)分析图示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6分)(4)

6、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答案全解全析基础题组1.C由图可知:处外力作用为风力侵蚀,处为风力沉积;位于高原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位于华北平原,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沉积。2.B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分条件差,应以种草为主。b地水分条件比a地好,应退耕还草为主,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发展,合理利用草场。c地位于黄土高原,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柑橘的生长。我国华北地区缺水严重,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工业和生活用水及部分农业用水,应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主。3.A比较四地可知,甲地地下水位最浅,同样条件下受地下水蒸发带到地表盐分最多

7、,容易形成盐碱化。4.A春秋季节,华北平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分在地表积累较多,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5.B熟石灰呈碱性,不能和华北平原盐碱化土壤起中和反应而消耗盐分。6.C图中甲处土壤侵蚀强度明显大于丁处,结合丁位于德干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以及甲位于山地迎风坡而降水量大等知识,可判断答案。7.B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与侵蚀强度、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关,图中乙处土壤侵蚀强度小于甲,大于丙、丁;但乙位于恒河中下游平原地区,该地区是印度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的区域,故乙处土壤侵蚀危害最大。8.B甲地区土壤侵蚀强度大,为山地地形,降水量大,故可采取两项措施防治土壤侵蚀。提升题组9.C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

8、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10.B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11.D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12.答案(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向南移动。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3)防止过度的开垦

9、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任答一点即可)(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问题时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解析(1)此题考查气候类型分布。结合图中特殊纬线可判断“绿色长城”大致位于18N左右,该处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的交界带。(2)本题考查荒漠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应从气候成因

10、方面以及附近地表物质的影响方面去分析。(3)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应结合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原因(过垦、过牧、过樵、巨大的人口压力)等几方面分析。(4)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植被状况并认真分析材料二中“密度大、旱季不落叶”等信息去分析。(5)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共同性原则,面对国际性的环境问题,相关国家应共同面对,加强合作。13.答案(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土壤沉积物粒径逐渐减小。(2)夏秋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冬春降水少,(西北季风)风力强,以风蚀作用为主。(3)海拔较高,沟壑多,地势起伏大

11、;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区,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4)观点一:植树造林。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在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观点二:不适宜栽培树木。该地处于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不适合栽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1)首先根据经纬度定位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其次明确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再次要说明风力沉积的分选性。(2)该区域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由于降水和风力的季节变化,导致侵蚀作用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3)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从降水、地势、土质、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等方面分析。(4)先明确观点,若支持从有利的角度分析;若反对从不利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