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三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讲义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209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三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版高三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版高三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版高三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版高三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三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三政治大二轮复习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讲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命题考情分析透析命题规律研析高考真题卷别题型题号考查角度分值难度命题预测2017年全国卷单选19非选40(1)(3)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4分14分中等较大近几年高考突出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干知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且常与文化生活其他专题的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一般不单独考查; 备战2018年高考,考生要注意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017年全国卷单选19红色文化4分中等2016年全国卷非选39(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10分较大2016年全国卷单选21非选39(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分4分中等中等2015年全国卷单选20非选39(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分12分中等较大2015年全国卷非选39(2)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分较大2013年全国卷非选39(1)中华文化的特点10分中等1(2017高考全国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蚊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为文化发展提供强

3、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BC D解析:选C。入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也有利于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错:科技创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也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而不是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2(2017高考全国卷)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是推

4、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 BC D解析:选C。入选:中俄两国之间发展红色旅游,是因为两国的红色文化能够满足两国民众的文化需求,也是因为两国红色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错:“主导性”夸大了两国的红色文化对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作用。错:两国的红色文化不能规定两国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3(2015高考全国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事求是”大学校训引导莘莘学子成长成才。2014年4月,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挖掘和阐述大学校训的文化内涵、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起了

5、社会强烈反响。校训的故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是()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校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校训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校训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ABC D解析:选A。本题的题眼是“某报推出校训的故事专栏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原因”。由题意可知,校训的故事之所以引起社会强烈反响,主要是因为“校训的实质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从而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符合题意。校训不可能“全面”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排除;夸大了校训宣传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4(2017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

6、列要求。“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

7、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解析:第(1)问,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具体范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答题的角度是“原因”,围绕的主题是“中国诗词大会成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材料给我们的信息是,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大胆创新,精选诗词内容、引导全民参与、深挖文化内涵、采用丰富形式、运用现代

8、传媒,打造诗词文化盛宴。提炼出答案要点:精选诗词内容,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嘉宾深入挖掘诗词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媒,增强中国诗词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抓住了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广泛吸引民众参与。第(2)问,要求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建议,可以从开设课程、开展实践活动、运用媒体手段等角度分析。答案:(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

9、参与。(2)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站、微信公众号。核心点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向一中华文化易误诊断1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提示: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纯自然的。2中华文化就是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提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 3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提示: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4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提示:。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知识整合中华文化

10、的基本特征见证与表现原因源远流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博大精深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强化训练1(2017河南省百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联考)我国西部各族人民在久远的历史发展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日、服饰、建筑、手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来自于西部各族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有中华文

11、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特色相互吸收,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能够集中反映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ABC 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特点。这些文化是西部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正确;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色,正确。中华文化不只是西部各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认为这些民族文化成为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说法错误,排除;中“集中反映”说法欠妥,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2017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二模)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朝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

12、密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品味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良莠难辨A BC D解析:选C。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品味回文诗 ,我们可以感受到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符合题意;中的“难以逾越”、中的“良莠难辨”说法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考向二民族精神易误诊断1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提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

13、源泉。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提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3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提示: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4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提示:英雄家书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知识整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什么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

14、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民族生存: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怎么样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中华文化的产生、作用、传承与中华民族精神(1)中华文化的产生、作用从文化的产生看: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中华文化包括各区域文化、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从文化的作用看:中华文化同样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思维方式等,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2)中华文化的传播、继承、创新从文化传播看:中外文化长期的交流、借鉴,既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促进了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