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093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含解析新人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知识概览【作者简介】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荣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与特雷纳合著)超越时空超弦导论等。【重点理解】1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什么?提示:(1)主要有以下几点:“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它们以神秘的“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鲤鱼“科学家”的“消失”和“重现”它们认为是“奇迹”,是“可怖的事情”,而不肯去探究原因。“鲤鱼科学”的“传奇故事”,

2、真实地证明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它们却认为胡说八道,荒谬绝伦,违背它们的“自然规律”。(2)说明“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人类“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只要“超出我们的理解力”的自然存在,他们就“拒绝承认”。“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是因为他们只愿意承认“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不肯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的理论,他们就加以“鄙视”,表现出思想上的保守和固执。2课文中阅读多维空间历险故事和统一场理论书籍两小段内容,对“教育历程”的叙述有什么作用?提示:课文的重点是童年趣事和建立实验室,这三个事例已经把“教育历程”完整地勾画出来。而夹杂在

3、其中的两个小事例,主要起补充和衔接的作用。历险故事加深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象,激发兴趣;而阅读统一场理论书籍,既表现了高中阶段作者求知的热情,也衔接起由理论到实验的探究过程。3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提示: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

4、启迪。【难点探究】1作者说:“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在作者心中“理论物理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人?提示: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是抽象、枯燥的,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自己的学说很难得到实验的证明,甚至可能到死也得不到成就。这样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必须有奉献精神。“在所不辞”意味着“理论物理学家”道路的艰辛。2.本文在材料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本文布局谋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在整体上,作者并没有从童年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按时间顺序叙事,而是通过童年的两件趣事和高中时建立实验室的事例,突出他成长为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并不旁及其他成长的经验;

5、 在局部上,如高中阶段,作者看了许多统一场理论方面的书,并常常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图书馆,相关的理论书籍是怎样启发、引导他研究的,这里肯定有许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作者只是一笔带过,重点放在制造“自己的原子对撞机”上,其中具体的数据叙述得很详尽,让人体会到作者严谨、踏实的性格,以及内在的成为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3本文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明确】本文三个主要部分,并不是简单地叙述成长的故事,而是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哪些方面的“教育”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1)想像力:科学是需要想像力的,想像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像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

6、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像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乐趣: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和自然做的近似于捉迷藏的“游戏”,也是人生的“境界”。“游戏”使他们乐此不疲,充满激情,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而“境界”使他们不顾功利,不畏强权,只求真理。 (3)实验精神:丁肇中说过:“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了想像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

7、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作者从事的高维空间理论,虽然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科学家们已经在做许多基础的实验工作,努力使理论得到证明。即使如科学家霍金靠睿智的头脑创建黑洞理论,也要有数学和天体物理学的实验基础,也不是空想出来的。4.作者建立实验室的事例,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怎样的意义? 科学是建立在基础实验之上的,科学理论要经过实验的检验才能得到论证。实验不是简单的操作,要有理论指导,要有实验的设计,要有策划组织能力,要有耐力和恒心等等,实验考验的是实验者的综合能力。而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理论,轻视基础实验,表现为动手能力和实

8、践能力差,思想上浮躁,急功近利。对教育而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很普遍。这些都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重视实验给我们现实生活的启迪。能力提升【课内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璀璨(cn)斑斓(ln)撒手人寰(hun)B目眩(xun)畏葸(s)孜孜不倦(z)C怪诞(dn)湮没(yn)自鸣得意(mng)D遐想(xi)杜撰(zhun)惊诧不已(ch)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遐想五彩斑斓冷嘲热讽细枝末节B深渊截然不同高深莫测垂诞三尺C汹涌惊诧不已撒手人寰微乎其微D企图刨根究底明察暗访困惑不解3下列语句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_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

9、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_的。我感觉到_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_在鲤鱼们的眼中。A纵然必需熟悉呈现B纵然必须熟习呈现C虽然必需熟习呈献D虽然必须熟悉呈献4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先生优雅潇洒的举止言谈,高深莫测的国学功底,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听课者,就连我这个一向“排古”的人,也被先生的讲解打动了。B刘备曾经贩席织履,朱元璋曾经作乞为僧,他们的出身可谓微乎其微,但最终都能称帝称王;所以,我们不能以出身来论人,更不能以出身来用人。C昨天,我校几个自行车爱好者

10、自鸣得意地从县城出发,经过一天的骑行,傍晚便来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行程300多公里,真正过了把骑车瘾。D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我们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这里的认真就是做事情要细心,要较真,就连细枝末节都不忽视。这句话与当今流行的“细节决定成败”,含有同样的道理。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关专家指出,最近网上疯传的诸如“捡起4张500块钱,还给老大娘”之类的小学生“神作文”,原因是教育脱离生活、不接地气造成的。B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海军首支舰载航空兵部队在渤海湾畔正式组建,这标志着航母部队战斗力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C据科技日报刊登文章称中国某型无人机已经生产下线,具有自动跟踪、

11、侦察功能,验证无人作战关键技术的样机即将首飞。D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苏绣,以其图案秀丽、色彩典雅、线条明快、绣工精细的特色闻名于世,一直是新老顾客备受青睐的手工艺品。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反物质”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爱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种称之为反物质的新型物质成为可能。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普通物质一样。反物质与普通物质接触之后它们将会湮没,并且猛然释放出能量。反物质由反粒子组成。反物质是_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童年的两件趣事极大地丰富了我对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导我走上成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的历程。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

12、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在那静静的时刻,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常常给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问的问题,比如水池中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我想,它们的世界一定奇妙无比!鲤鱼们的一生就在这浅浅的水池中度过。它们相信它们的“宇宙”就由阴暗的池水和睡莲构成。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我的世界的本质超过了它们的理解能力。我喜欢坐在距离鲤鱼仅仅几十厘米的地方,然而,我们之间却如距深渊。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来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

13、”分隔开来。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我想这个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在池水的表面。池水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

14、困惑不解。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我曾想,如果在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它们第一次意识到有一位鲤鱼“科学家”从它们的宇宙中消失了。就那么简简单单,没有留下任何踪迹。不管在它们的宇

15、宙中怎么寻找,就是没有这条丢失的鲤鱼的踪影。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7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8第8自然段,能否把“我曾想”“可能”这样的词语删掉?为什么?9第9自然段,这个故事有什么作用?1B【解析】B项,“畏葸”的“葸”应读x。2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字形的能力。B项,诞涎。3A4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项,高深莫测: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推测,多含贬义;B项,微乎其微,形容特别小或特别少;C项,自鸣得意:自己认为非常得意,含贬义;D项,细枝末节:常指无关大局的小事。5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造成的”。C项,主语残缺,删去“据”,在“具有”前加“这型无人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