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仿真考试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0609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仿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仿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仿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仿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语文仿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仿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仿真考试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仿真考试试题语 文 本试卷共 8 页,七大题 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的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 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下列各项中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爬升/琵琶 置喙/姻缘 症结/ 病症 无裨于事/ 稗官野史 B蝉联/禅让 渎职/案牍 晕厥/晕车 怙恶不悛 /沽名钓誉C辍学/拾掇 绯闻/斐然 哈气/哈达 沆瀣一气 /引吭高歌D渲染/煊赫 绮丽/崎岖 粘液/粘贴 浑身解数 /坚持不懈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告罄 渡假村 喁喁私语 青山绿水B脉搏 老两口 汗流浃背 责无旁贷C朗颂 挖墙脚 杳无音信 明火执仗D缉拿 绿茵场 相形见绌 犄角之势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中国外交

3、部发表 ,严正指出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绝不容他人觊觎。(2)我有幸得到了潘先生 并亲笔题词的散文集最后一片枫叶 ,回去后放在枕边细细品读,对潘先生的为文、为人又多了一份理解和敬佩。(3)潘基文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中东问题举行的公开会议上发表讲话说,中东危机已发展至 的地步,以巴之间的紧张局势已达到沸点,是十年以来最糟糕的时期。(4)同是描写“空山”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篇却诗中有画,意蕴不同。 “ ”一句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A声明 惠赠 骇人听闻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B声明 惠赠 耸人听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C申明 馈赠 耸人听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4、秋D申明 馈赠 骇人听闻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1 年春晚,以“旭日阳刚” “西单女孩”为代表的草根歌手一炮走红后,使很多经纪公司从中发现了商机,开始打起草根歌手的主意。B2012 年 5 月 7 日,莫斯科举行了新一届总统就职典礼,普京第三次宣誓就职俄罗斯总统,他也成为了俄罗斯首位 6 年任期的总统。C今年 3 月 5 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 49 周年,40 多年来,雷锋的事迹在祖国大地到处传颂,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D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上将 5 月 10 日圆满结束了访美行程。访问中,梁光烈与美方两国两军关系、国

5、际和地区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他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B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亲突然死去了,母后匆匆地改嫁给他的叔父新王克劳狄斯。正是克劳狄斯谋杀了老国王,哈姆莱特肩负着为父报仇、重整朝纲的重任。哈姆莱特还一时鲁莽,误杀了大臣波洛涅斯。C 骑桶者的作者是卡夫卡,匈牙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的变形记以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荒诞故事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的主题。D闰土、九斤老太、赵贵翁、单四嫂子分别出自鲁迅小说集呐喊中

6、的故乡 、 风波 、 狂人日记 、 明天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城市文学的意义与问题近 20 年我国城市规模急剧扩张,时至去年年底,城镇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一半;如果再加上城里的农民工,那么城市人口的数量则更高。这意味着我们这个拥有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大国,从此步入了一个以城市社会为主的历史阶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同时,还意味者因城市扩张和变化而导致的各种复杂社会问题,将超乎我们既有的生活经验,成为我们知识的关注焦点和挑战源泉。毫不夸张地讲,我们的命运与城市息息相关。这里值得我们深思的问

7、题是,面对这个现代转型的重大历史标志,作为社会神经末梢的文学知识分子,相对而言显得比较迟钝。而且,这种迟钝并不是偶然的精神现象,你只要检视一下近三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不难发现,当代文学的城市想象,明显滞后于急速城市化的社会现实,远未参透城市巨变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的动荡不安。相比之下,西方文学知识分子自 19 世纪开始,一直在质疑日益膨胀的现代都市:批判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揭示出资本主义商业城市的贪婪,自然主义和现代主义批判了工业城市对人性的损害,而后现代主义则为人们提供了关于后工业城市的洞见。长达两百多年的城市文学批判路径,由外在现实转向内在自我,思想向度从怀疑启蒙理性到质疑个人主义,再由自

8、我危机发展到主体消解。可以说,阅读西方城市文学就是阅读西方现代文学史,而阅读西方文学史也是阅读西方现代思想史。尽管现代城市并没有像有的西方作家想象的那么悲观,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西方文学的城市批判,对于遏制某些社会危机滑向社会灾难,起了难以估量的社会文化效应。我知道,中西现代城市文学并不具备完全的可比性,因为西方毕竟拥有三百多年的现代城市历史,而当代中国作家还主要是在近 20 年,才真正拥有刻骨铭心的现代城市体验,因而难以全面和深入思考与表现眼花缭乱的城市。而且,尽管当代城市文学还来不及创作出足以震惊社会的鸿篇巨作,但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平庸。特别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新生代作家与女性作家

9、的创作,以及近些年来的知识分子叙事,应该说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表现形式,都全面超过以往文学中的城市想象。因此,这里所说的当代城市文学的滞后性,主要是以西方现代文学为参照,是相对我国城市社会的重大转型和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而言的。这种参照与比较至少可以昭示,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学尚有较大的表现空间。其实,无论我们对现代城市具有怎样的认识方式与情感态度,整个城市化的社会趋势是无法遏止的。现代城市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类精英,业已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舞台。我们应该意识到,一方面是文学的城市想象,与我们当下的生活紧密关联,而我们当下的生活思考和价值取向,又在一定程度上规约着城市社会的未来。

10、另一方面,当代文学本身的发展前景也有赖于文学的城市想象,因为文学在给予日益变化的城市以想象性表现的同时,城市想象的生活体验与人性思考,也会反过来促使文学思想与文学形式的深化创新。这就是说,无论是从文学想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讲,还是从文学自身的发展前景讲,当代文学都没有理由不重视现代城市生活。6下列对当代中国“城市文学的问题 ”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的命运与城市息息相关。作为社会神经末梢的文学知识分子,面对这个现代转型的重大历史标志,相对而言显得比较迟钝。B从近三届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当代文学的城市想象,并没有同步反映城市巨变给人们内心世界带来

11、的动荡不安。C与西方拥有三百多年的现代城市历史相比,当代中国作家真正拥有刻骨铭心的现代城市体验的时间还很短,因而难以全面和深入思考与表现眼花缭乱的城市。D尽管上个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新生代作家与女性作家的创作,以及近些年来的知识分子叙事,都全面超过以往文学中的城市想象,但我们的城市文学依然超乎寻常的平庸。7下列各项内容,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近 20 年我国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意味着我们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已步入一个以城市社会为主的历史阶段。B城市扩张和变化会导致各种超乎我们既有的生活经验的复杂社会问题,这将成为我们知识的关注焦点和挑战源泉。C由于中西方现代城

12、市历史长短的不同以及中国城市文学的滞后性,导致中西现代城市文学不具备可比性。D长达两百多年的西方城市文学批判经历了一条由外在现实转向内在自我,思想向度从怀疑启蒙理性到质疑个人主义,再由自我危机发展到主体消解的路径。8依据文意,下列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自 19 世纪开始,很多西方作家对现代城市相当悲观,但西方作家的这种对待城市的态度,对于遏制工业城市对人性的损害起了难以估量的社会文化效应。B尽管人们对现代城市具有不同的认识方式和情感态度,整个城市化的社会趋势是不会因此而止步的,现代城市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舞台。C与西方现代文学以及我国城市社会的重大转型和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

13、相比,我国城市文学有些滞后,但这也意味着当代中国的城市文学尚有较大的表现空间。 D当代文学应重视现代城市发展,一方面因为文学的城市想象和当下的生活思考和价值取向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所带来的体验和人性思考会对文学思想和形式不断创新起到推动作用。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自治臣闻今之论天下者皆曰:“南北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 ”臣之说曰:“古今有常理,夷狄之腥秽不可以久安于华夏。 ”夫所谓南北定势者,粤自汉鼎之亡,天下离而为南北,吴不能以取魏,而晋足以并吴;晋不能以取中原,而陈亦终于毙于隋;与夫艺祖皇帝之取南唐、取吴越,

14、天下之士遂以为东南地薄兵脆,将非命世之雄,其势固至于此。且方今南北之势,较之彼时亦大异矣。地方万里而劫于夷狄之一姓,彼其国大而上下交征,政庞而华夷相怨。平居无事,亦规规然模仿古圣贤太平之事以诳乱其耳目,是以其国可以言静而不可以言动,其民可与共安而不可与共危,非如晋末诸戎四分五裂,若周秦之战国,唐季之藩镇,皆家自为国,国自为敌,而贪残吞噬、剽悍劲勇之习纯用而不杂也。且六朝之君,其祖宗德泽涵养浸渍之难忘,而中原民心眷恋依依而不去者,又非得为今日比。臣故曰:“较之彼时,南北之势大异矣。 ”当秦之时,关东强国末楚若也,而秦楚相遇,动以数十万之众见屠于秦,君为秦虏而地为秦虚。自当时言之,是南北勇怯不敌之

15、明验,而项梁乃能以吴楚子弟驱而之赵,就巨鹿,破章邯,诸侯之军十余壁者皆莫敢动。观楚之战士无不一当十,诸侯之兵皆人人惴恐。卒以坑秦军,入函谷,焚咸阳,杀子婴,是又可以南北勇怯论哉?方怀王入秦时,楚人之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夫岂彼能逆知其势之必至于此耶?盖天道好还,亦以其理而推之耳。固臣直取古今常理而论之。夫所谓古今常理者:逆顺之相形,盛衰之相寻,如符契之必同,寒暑之必至。今夷狄所以取之者至逆也,然其所居者亦盛矣。以顺居盛,犹有衰焉;以逆居盛,固为衰乎?臣之所谓理者此也。不然,裔夷之长而据有中夏,子孙有泰山万世之安,古今岂有是事哉!今之议者皆痛惩往者之事,而劫于积威之后,不推项籍之亡秦,亦已过矣。 (选自美芹十论 ,有删改)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 脆弱:懦弱B诸侯之军十余壁者皆莫敢动 壁:通“避” ,躲避C夫岂彼能逆知其势之必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