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整合提升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5762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整合提升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整合提升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整合提升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整合提升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整合提升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与社会针对训练1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反映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是(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ABCD解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属于不可知论,属于唯物主义、可知论,属于可知论。观点认为人的认识超不出感官认识的范围,属于不可知论,故选D。2中国古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下列对古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A)苟志于仁矣,无恶也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子不语怪力乱神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识庐

2、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ABCD解析“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故排除。“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主客观条件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故排除。正确切题,答案选A。3“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B)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解析题中观点把上帝看成世界的本原,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故选B。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4孔子提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与休谟认为“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

3、决的”两种观点分别是(A)A客观唯心主义不可知论B朴素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机械唯物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析孔子认为“天”是世界的本原,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休谟认为人的经验无法认知事物,是一种不可知论,因而A符合题意。5下列选项中,与“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B)A人是万物的尺度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D概念是脱离物质的绝对精神解析题干强调物质决定意识,B是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6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是惰性的,它的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下列与之相一致的

4、哲学观点是(D)A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B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解析题中观点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但只看到了运动中的量变,而否认了运动中的质变,因而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D与之观点一致,当选;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均不符合题意。7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此可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A)必须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引擎要敢于突破原有理论的适用条件要

5、注重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必须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ABCD解析“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说明我们必须要注重研究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引擎,正确。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不能突破条件的限制,错误。我们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应该立足于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错误。8有人指出:“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雾,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这段话说明(B)事物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有存在的理由相对和暂时的静止是不存在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ABCD解析“天上没有不散的云雾,地上没有不朽的年华

6、,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在诞生之日起便进入了消失的过程。”这段话说明事物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正确且适合题意;说法错误,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9“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王阳明的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B)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没有客观标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ABCD解析材料中诗句意为:当山挡在我和月亮之间时便会觉得月亮很小,由此便会得出一个结论:山大于月亮。但如果视野足够宽阔,容得下天,那时会得出正确的答案:月亮大于山。由于人受到自身所处环境以及自身条件有限等因素的

7、限制,往往无法准确判断山和月亮的大小,即人们对于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认识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故正确。因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事物的大小有客观标准,故错误。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人类的认识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有关真理的内容,故错误。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事物会因条件的改变而发展变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人们对于月亮与山大小判断的变化,是由于自身认识条件的发展而变化的,故正确。10土家族有这样一则谚语:山泉多的地方,河流总是澎湃;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谚语中的说法是基于(A)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智慧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精神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人民群众的革命来推动实现的人民群众的实践为智慧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ABCD解析“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智慧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说明人民群众实践为智慧的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符合题意。说法不对,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