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1.2.1理解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5035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1.2.1理解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1.2.1理解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1.2.1理解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1.2.1理解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1.2.1理解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1.2.1理解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1.1.2.1理解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高效演练稳达标一、(2017绵阳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

2、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3、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

4、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1.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

5、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B.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日渐形成它的特色。C.汉朝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注重三纲五常之教和孝道之教,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和汉代相比趋向衰落,“九品中正”取士制度的影响,造成“读书无用”的观念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渗透。【解析】选B。这是秦王朝推行的文教政策。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

6、制度和教学制度。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了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三足鼎立的态势。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D.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阶级性和等级性日益明显起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所以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解析】选D。因果倒置。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朝经学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B.汉魏六朝官宦

7、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儒家思想为主。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和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的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解析】选D。“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的不包括“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二、(2017定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自由和平等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本价值追求,自由平等是早期人类的基本利益,即物质财富的占有。平等表现为个体在群

8、体生活中均等地占有财富,而自由更多的体现在个体可以合理占有属于自己的财富。发展到现在,在法治社会里,平等主要是公共事务的处理原则,通过平等可以制定出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规则;而自由主要是市民在不侵犯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独立处理其私人事务的原则。换一句话说,平等主要出现在公共领域,而自由主要出现在私人领域。可以说,自由和平等一起构成了现代市民生活的基本原则。虽说自由平等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东西方文明形成的过程中,自由与平等所受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当然这与东方文明是大陆农业文明,西方文明是海洋商业文

9、明有很大的关系。东方大陆农业文明以中华文明为代表,农业是东方人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生产方式。在这样一个农业社会,个人的力量在面对大自然时是非常渺小的,作为个体的人要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的力量不足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在集体中生活平等就自然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目标。因此家庭、宗族就成为中国人生活的保障,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单元。而这种家庭至上的观念一旦上升为人生哲学就是集体主义。因此崇尚集体主义,蔑视个人主义,重义轻利成为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崇尚奉献,蔑视索取也随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正如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所言,在中国这个儒教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里,尊崇老年人,轻视年

10、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的工具,最终导致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发源于克里特岛。这个岛处在欧洲、亚洲、非洲的中间。据说岛上的居民最初还是从事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于是岛上的居民逐渐开始以航行为生活方式,用航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甚至掠夺、战争。在这种环境下,自由自在的个人奋斗与创造的气质得以产生。这时他们没有什么集体和权威可以依赖,每个个体必须依靠自己去创造。在对外的交流和冲突中,克里特人找到了感觉,再加上航行便利的因素,便产生了以自由为核心的西

11、方文明。这样就完成了他们的文化启蒙。虽然西方文明的孕育中间也孕育了一些平等的观念,但这种观念主要是一种机会平等的观念;在西方早期的世俗社会中始终没有权威,当他们发现他们也需要一个权威诞生时,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人类自己以外去寻找,因此西方社会发现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基督教除了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以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原罪论。原罪论使他们更加坚信人本身是贪婪的,人的欲望如果不用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的话是永无止境的。这也就为法治找到了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1.下列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作为早期人类的基本价值目标,平等和自由都追求对物质财富的占有。但二者

12、又有所区别,平等侧重占有的公平性,自由侧重占有的合理性。B.现代的法治社会,市民生活中的基本原则由平等和自由二者组成,分别出现在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C.在公共领域处理公共事务时,透过平等才能制定出符合市民利益的规则。在私人领域处理私人事务时,市民在处理其个人事务时的自由也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D.在东西方文明的形成中,平等和自由的重视程度不同,东方重视平等,西方则不重视平等。【解析】选A。B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错,应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C项,“透过平等才能制定出符合市民利益的规则”错,文中没有“才能”的表述,属曲解文意;D项,“西方则不重视平等”错,原文是“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

13、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更重视自由”并不等于“不重视平等”。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在大陆农业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就必须依靠集体,个体力量渺小,集体力量强大,因此在集体中平等就成为人们的第一追求目标。B.西方文明发源于地中海的岛屿文化,据说当岛上恶劣的自然条件不足以支撑人口的增长时,人们为了生存,便逐渐开始以航海为主的生活。C.因受不同生产方式的影响,东西方产生了不同的文明形式。而东西方文明在发展时,平等和自由其实是同时存在的,同等重要的。D.西方文明中也需要权威,但他们往往更愿意从人类自己以外去寻找,于是他们便创造了上帝这个虚幻的权威。【解析】选

14、C。“同等重要的”错,文中只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说,东方文明在形成之初更重视平等,西方文明则更重视自由”,没有相互比较,选项曲解文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家庭、宗族等社会基本单元的形成,受处在大陆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并因此而形成了重集体轻个人、重义轻利的道德观。B.美国历史学家阿诺斯认为中国儒教占统治地位,“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权威,轻视变革”,这些都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C.岛屿文化带来航行的发展,也促进了自由自在的个人奋斗与创造的气质的形成,于是便产生了以自由为核心的西方文明。D.崇尚个人自由、虚幻的权威

15、、原罪论,这些都是西方文明中人们希望用严格的制度加以制约的因素,也为法治找到了思想基础。【解析】选B。“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落后”无中生有,原文是“最终导致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加固训练】一、(2017河北省师大附中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6分)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第十六章)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全”,臻于“天”,臻于“道”

16、,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