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49330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押题专练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1一个小儿醒目的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 “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BC D【答案】B2中国姓氏文化在世界独树一帜,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与女娲传说有关,姬、姜、赢、姒、妊、妘、娮、姚等姓氏,都体现了母系社会的特征。这体现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 B

2、C D【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和继承性,正确。题干所提的姓氏,不是反映文字,不符合题意。题干不反映文化间的包容关系,不符合题意。 3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采众长A BC D【答案】C【解析】国画作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入选。材料未体现。 4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

3、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衰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我国方言()魅力独特,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运用广泛,是不同民族间沟通交流的工具A BC D【答案】B5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A BC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明确提及传统文

4、化的民族性特征,与题干无关;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6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节目既异彩纷呈,极具民族韵味,又抒发了热爱家乡和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是民族特性和中华文化共性的统一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文化相互促进,逐步走向趋同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A BC D【答案】A【解析】错误,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既相互促进,又保留着各自的特色,不会走向趋同;错误,各民族文化都有精华和糟粕,不能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7中国“和”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这表明()文

5、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思想都是优秀文化A BC D【答案】D8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著名学者楼宇烈曾说过,到底是中国文化影响了佛教,还是佛教影响了中国文化,现在已经说不清楚,也不怎么重要了,佛教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骨髓里面去了。这主要说明()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C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D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答案】B【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佛教传入中国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项说法正确;A、C、D项观点都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9汉语言文字是

6、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许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同”来自于蒙古族语, “悖悖” “萨其马”来自于满语。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中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发展不同民族语言的融合可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 BC D【答案】A【解析】许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中也多是采用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符合题意。 10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词牌、曲牌音乐,道教科仪音乐,洞经音乐和皇

7、经音乐,相传为宋乐。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由此可见,纳西古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 BC D【答案】D11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当年在实验中陷入困境,最后遍查古籍,在1700年前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找到线索(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才做出了挽救几百万人生命的成果。由

8、此可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相对稳定性没有文化发展,就没有文化继承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BC D【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古籍说明正确;由题干中中华文化的作用,说明正确;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颠倒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2李克强总理在向英国智库发表演讲时说,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虽然东西方文明源头不同,但彼此都懂得和谐相处、包容互鉴的可贵。包容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因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包容性包容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需要包容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和根本途径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A B

9、C D【答案】B【解析】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正确且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错误;把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需要包容,因此包容是文化创新的要求,故正确。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联合推出的大型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乃至全民的汉字书写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节目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关于汉字书写的全民关注热潮,更是创造了超高的收视率,同时比赛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引发网友热议。对待生僻字,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生僻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当代人的历史文化素养,因为在生僻字中往往蕴含着

10、历史文化信息,或是有着时代的印记,可以勾起人们的历史记忆。也有人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文字用于交际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简捷和效率,而生僻字影响了文字交际的使用价值,这些不常用的汉字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于生僻字的争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答案】答案示例1:支持“使用生僻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汉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使用生僻字有利于表达民族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答案示例2:反对“使用生僻字”:语言和文字是文化传播的媒

11、介,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生僻字阻碍人们之间的交际、沟通和了解。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生僻字大多和产生这些字的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时代变迁,一些生僻字被淘汰符合文字发展的规律。过度推崇生僻字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14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西域的文化成果。在唐代与中国交好的国家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

12、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根据材料,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答案】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我们应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我们应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可以从包容性的含义、意义和具体做法方面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