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0391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阅读四种能力梳理本 章 导 引 语文阅读丢分从表面现象上来看,源于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经常说的“答题没答到点上”,也就是所说的“失误”丢分;二是经常说的“没想起来该答这方成”或“不知道是这个道案”。 其实出现第一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我们答题方向和思路的偏移,这种情况需要调整相应的答题结构和答题方向来解决。 出现第二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我们同学在知识点的学习和运用上,还存在知识点上的认知盲点,需要对整个中学语文的知识考点进行系统梳理之后,加以解决。 第一节:判定分析能力考核题 在整个语文阅读考试中,判定分析能力考核在阅读四大能力考核中,有着考点最多、知识盲点最多、题型最多的“三多”之称。尽管听

2、上去让人有怕怕的感觉,但我们将在本章中,将中学语文中 95%以上的判定分析能力考核点进行梳理,你会发现,我们将用几个简单的图表,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判定描写方法及分析其作用 语文知识地图导航 在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我们将描写方法分为三方面,分别为写人、记叙和细节描写,其中,跟写人有关的描写方法总共有六项,分别为,外貌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与记叙有关的描写有三项,分别为场面描写、环境描写和景物描写。另外,我们将文章中对人和事物进行一边串的细致描写的方法,统称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通常是融入到前面两方面的描写之中的。 例题: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茶桌,滑溜

3、溜的发光。但是没有客人;只有小栓坐在里排的桌前吃饭,大粒的汗,从额上滚下,夹袄也帖住了脊心,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老栓见这样子,不免皱一皱展开的眉心。他的女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参考答案:答,文章运用了人物的外貌描写,写出了华小栓身体的虚弱。 简要评析:答出“外貌描写”占 1 分,答出“身体的瘦弱”占 1 分。答题思路:根据划线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属于写人方面,写人方面总共有六项,可以确认为其中的“外貌描写”,而在语文知识地图中我们可以查到,外貌描写的作用是表现人的生活或身体状况,因此,我们还需要答出这一段反映了华小栓的身体状况,那就是“身体

4、的虚弱”。知识链接:肖像描写作用是用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况,而外貌描写通常是用来表现人物的生活或身体状况的,生活状况指的是指通过人物的前着打扮所显现出的贫富、身份地位、生活状态等,而身体状况,是指一个人的身体的强健、瘦弱及健康等情况。相关真题考点拓展: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摘自鲁迅药文章画线部分的动作描写会表现出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1)当分值为 2 分时 这样的两分题在答题结构上说,我们只要是答

5、出运用什么样的描写方法,起到怎么样的作用,如果只是从知识点的角度讲,他所考核的知识点,需要我们知道是有什么描写。答案是用一连串的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区别在哪?所谓的细节描写就是对一个人或者是一个事物某一个方面描写的非常充分,到达充分这样的角度我们才考虑他是一个细节描写。我们看这个题是两分题,怎么答呢?这一块题中,人物的动作描写非常充分很多,他明显是写人的如果答细节描写有一些老师判题会判你错误,因为有的老师着急的说答案里面是动作描写,你这里是细节描写,还有就是如果只写动作描写,可能标准的答案还会增加一个内容,这个内容会是什么呢?本文应用了一连串的或者是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所谓的一连串的动

6、作描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就是细节描写,最稳妥的答题就是:这一段话中应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如果没有好几个动作就不加这一句话,如果有必须加上这一句话),写出了刽子手的贪婪,粗暴这样就出来了。(2)当分值为 3 分时如果是三分题的话,还会要增加一个什么呢?生动形象,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一个因为刽子手的粗暴的形象。这里面动作描写占一分,生动形象占一分,刽子手的形象占一分,三分题,这个答题结构是根据分值进行相应的变化。(3)当分值为 4 分时如果是四分题还应该增加什么呢?运用什么样的描写,点明什么描写用一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什么占一分,还有人物形象本身占一分,这个人物形象是概括出来的,这

7、道题已经完善了,但是分值是四分还要多一个,多一个什么呢?我们最后多一个分值就是在实的基础上增加虚的表达,表达作者对刽子手的批判和厌恶之情等等都可以。就是表达这样一个情感,最后额外多的分值是用情感,如果这道题本身是虚的话就用实的答,如果本身是用实的,还要答出人对他的思想情感,就是厌恶之情之类的。我们对他进行了变化。二、判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 作为文章知识点考核的五大点之一,判定文章的结构特点及分析其作用类的其好像不并难,却极易丢分,原因往往在与我们对考题分值的忽略。 例题: 本文的结尾安排非常的新颖,请分析其妙处(3)例文节选: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我爹听说有人愿

8、意出 20 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地打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说,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一开始我就知道它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一万元买下它。接着先生就从抽屉里取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青年高兴地收下钱,接着起身。转身之际,青年马上又站住了,我想问问,既然你一开始就知道它是一只平常的土碗,为什么还要出高价呢? 我当初出 20 万元是为了买一种精神,现在出一万元是为了买一份教训!先生并没有抬头,只一挥手,那只土碗顿时在地上摔得粉碎。 参考答案:文章结尾读来令人回味,引人

9、深思,它处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土碗象征着纯朴的精神和人的自尊,作者借助于土碗摔得粉碎,表现了两种精神在年轻人的身上已经消失不见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答题结构:点明作用+具体分析+思想情感 相关考点与知识拓展: 当问你文章结尾好在哪的时候,怎样答?我们知道文章结尾只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绾结全文,第二个是令人回味,冠接全文是从写作的角度讲的,就是说一篇文章你写到最后的时候,比如说考场上让你写一个 800 字的作文,一般写到 600 字的时候就开始收了。这根据具体的文章看,等到最后就是文章单独的结尾了,也许是几十个字,也是一百个字都可以,总之他是绾结全文。就开始收口。这一处知识点,与阅读关系

10、不大。还有一个是令人回味,考试的时候往往考的居多的就是令人回味。令人回味我们在语文知识地图第一册曾详细讲过,令人回味有三个特征三个途径:第一个是言未尽,就好象是作者说的话或者是人物要说的话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这样的作用是什么呢他给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深思,令人回味,引人深思,这个答题的语句是非常固定的模式。如对这一篇文章的结尾进行一个评价,比如说言未尽,答题时可以这样说:答在文章结尾处,或者是主人公,作者并没有直接点名他要做什么,但是借助与他前面的行为表现(有时是事实或景物描写)我们可以让读者想象到他所要表现什么样的情感。读来令人回味,引人深思,第二个是事未完,答题结构是:答在文

11、章结尾处,文中故事好像并没有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读来令人回味,引人深思。第三个是象征,是指文章中提到的某个事物,并不仅仅代表它本身,而是象征着某种精神或品质,如枣核一文中,作者托人从祖国带回的枣核,象征着作者对祖国的思念。上面的三种情况,都是正常的文学作品化的结尾,要求含蓄,但在现实中,有些文章无法做到含蓄,或是根据现实的需要,对它的文学性要求偏低一些,实用性偏高些,这时便涉及到文章结尾的另一个作用,那就是点明中心或画龙点晴。其答题结构是,答这篇文章的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或点明中心的作用。有一篇文章结尾,我跟大家讲过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句,就是有一个人赚了 4、5

12、000 万,他把这个钱带回去换成银票带在伞把里面,结果回去路上伞丢失不见了,丢失不见他在镇上待了一个月,一直等,一直等,有一天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就所有的伞以旧换新,他准备了两千把伞,把两千把伞都换掉了,他那把伞还没有出现,到最后一两天那把伞终于出现了,换回来一看密封的好好的,就很开心会到家里面去了。回到家里面去以后,他就把那个密封的地方打开,一看上面写着一行字,说 6000 万两白银暂借一用,如果知晓我是何人,定当如数奉还,他说啊,原来是,就完了故事结束了,这个故事结尾就他只说了三个字,就好象他知道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但是读者并不知道那个环节出问题了,所以给我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三、判定文章

13、材料的搭配及作用 判定文章的材料搭配只要是涉及到文章内容的,涉及到文章具体情节和内容和事实的一概定为是文章材料之间的关系。材料的关系总共有四种,分别为铺垫、照应、对比和衬托。 例题:文章第 912 段内容删掉也不会影响文章故事内容的讲述,你是否建议删掉,为什么?(5 分)例文概述:一个人带着另外一个人爬雪山,然后那个爬雪山的过程中遭遇四次困难,而每一次困难都比上一次更加艰难,能不能删掉第三、四次(912 段)遇到的困难?也就是在问,要你给他一个理由,这个情节是否可以被略去,这个其实是仍是在考材料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要想故事情节更吸引人一点,那就要把这个故事变得更加的曲折更加的复杂,就是多增加故

14、事情节的转折和递进。我们就知道凡是遇上故事情节发生过程中的情节,就是他使得故事的情节更加的曲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个发展的作用,你记得在一个文章内容上问到故事情节的时候,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往往是说他这个情节里面的优点,故事情节就是涉及到转折和递进,就是使故事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曲折,你不用全用上,看着用一两个就可以了。参考答案说明:答文章 9 到 12 段写出了他遭遇了什么事把这个情节概括出来,概括完以后紧跟着做的事情是这 9 到 12 段内容使得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使他具有非常强的可读性,因此不能删掉。三、判定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前面我们讲到描写方法、判定文章的材

15、料之间的关系、判定文章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考试中有一个判定分析能力考核的出题大户判定文章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相当于什么?相当于我们已经比如说这个屋子然后已经建成了,建成之后我们需要来装修出你自己喜欢的风格来,装修出不同喜欢的风格来。所以说我们会用一些手法加以表现,让它变得更加生动,另外一个就是让人会觉得更有文采,这个文采是个比较笼统的手法,就是说具体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不一定的,我们先依次判定一下。 常见修辞手法的判定及作用 第二节:说明文、议论文 在本节中,重点将针对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说明顺序等方面进行梳理。议论文方面,同样,如果从考核知识点的角度来讲,会考到三方面的内容,一是

16、论点、二是论据,三是论证方法的判定和作用。因为论证方法的答题结构相对繁杂些,我们将从考核要点和答题结构两方面进行讲解。 一、从说明方法到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通常是以某样事物或某种事理为说明对象,运用各种说明方法,来对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功能、作用、性质和意义等方面加以介绍。因此,说明文分为两类,一类是事理性说明文,一类是事物性说明文。 通常,事理性说明文往往会按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进行,方便读者理解,而事物性说明文则既可以时间为顺序,也可以空间为顺序,还可以运用逻辑顺序,方便读者了解。另外,在文章结构上,说明文多以总分结构为主,只有在事理性说明文中,递进式的结构较为多见。今天我们将从说明方法、顺序、结构三方面,对说明文加以熟悉。一、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二、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样能使说明过程更加条理化,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以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