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小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0389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语文小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语文小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语文小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语文小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语文小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1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满族人,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 等。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2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3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4 理解句子: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2在天底

2、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3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在表达上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5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3、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句话把蒙古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6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辽阔碧绿,草原上的景美人更美。蒙汉情深何人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点明了中心。7文中把草原比作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2 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2.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

4、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妈妈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3白杨1白杨作者袁鹰,本文写作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沉思 微笑 严肃 沉思 微笑。2 理解句子:1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

5、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6、,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象征爸爸 “几棵小树”象征孩子。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爸爸为什么“ 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因为他看到了建设边疆后继有人。他坚信他的孩子也会像白杨一样茁壮成长,扎根边疆。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

7、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歌颂了西部建设者的智慧与力量、吃苦奉献精神。2.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3.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雪域圣城:拉萨 5 古诗词三首1、 牧童一诗是( 唐 )代诗人( 吕岩 )写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息图) , (草场)、 (笛声)、 (月夜)、 (牧童), 构成了一幅恬静的水墨画。 其中一个“铺”字写出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 “弄”字写出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 “六七里、三四声 ”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

8、原野的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2.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诗句“(怪声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写出了渔船儿童的顽皮淘气。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小池3.清平乐. 村居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清平乐),题目是(村居) 。是(宋)代的(辛弃疾)写的。诗人以简练的笔调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的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诗人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 (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诗人着

9、力于(小儿)的描绘, (溪头卧剥莲蓬)一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 、 (天真活泼)的神态。 (最喜)表达了他对小儿的喜爱之情。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诗意: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2)怪声无雨都张伞,不是这头是使风。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3)大儿除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 赖,溪头卧剥莲蓬。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4.牧童 舟过安仁 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描绘了两个孩子以伞做帆,借伞使风让船前进的逗趣画面。 ,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5.理解字、词意思( 1)、弄:( 逗弄)(2) 、卧:( 躺)(3)、怪声:(怪不得) ( 4)、棹:(船桨)(5)、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6). 茅檐:(茅屋的屋檐)(7)、相媚好:(互相逗趣取乐)(8)、翁媪:(老翁、老妇)(9) 、亡赖:(顽皮、淘气)6.正确读音蓑(s u)衣 停棹(zho)清平乐(y u) 翁 媪 ( o)剥(bo)莲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