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0388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精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精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就是要培养思想感情和人格,教育人正确看待自己,协调自己与他人、家庭、集体、国家乃至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个人所承担的责任,并不断追求个人道德和精神上的完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力求使每一位学生达到心灵纯洁、身心健康、智慧发展的人生完满。一立足课堂,培育人文素质。1以情 为纽带,让课充满着浓郁的人文色彩。法国雕塑家罗丹认为:“ 艺术即情感。 ” 在教学中

2、,我经常凭借情感来渲染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从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启迪。在教学麻雀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名言、诗歌、歌曲等,激起学生对母爱的无限崇敬之情,为学习课文定下了情感基调。教学伊始,伴着舒缓的钢琴曲,我深情地向学生们讲述了“ 藏羚羊的跪拜 ”的故事,当藏羚羊为了保护肚子里的孩子给老猎人下跪的时候,学生们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他们懂得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都是神圣的。接着我适时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讲述了一个母爱的故事,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麻雀母子那挚真挚纯的爱吧!”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他们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用充满激情的朗读赞美了麻雀伟大的母爱。随后,

3、学生们纷纷朗诵了赞颂动物和人类母爱的感人故事、诗歌,情感再一次升华。当响起“烛光里的妈妈” 的歌曲时,学生们眼含热泪用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妈妈的感恩之情。课堂上洋溢着“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的人文魅力。 2活化教学环节,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渗透人文精神。 在课堂上,我注意活化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涵,点燃学生头脑的火把,放飞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和幸福。(1)以读为本。 “言为心声”,语言学科培育情感,我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全身心地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溢出纸面,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我在教学山沟里

4、的孩子时,自始至终贯穿了以读为本的原则。在导入课文后,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朗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山沟的孩子起早贪黑地去上学?为什么起早贪黑去上学?从哪些精彩词句看出来?这是让学生注意文章中哪些词句精彩,哪些地方能体现山沟的孩子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接下去紧扣精彩词句,指导学生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来。读的方式也有变化,或教师引读,或学生自读。学生的读,有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分读,个别读,比赛读。尽量扩大学生读的面,这样,课堂上不断地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通过对这些生动感人、撼人心腑片段的诵读、揣摩、品味,体验所描绘的情境,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自己仿佛置身

5、于那偏僻的山沟,感受着那里的孩子披星戴月,翻山越岭去上学的辛苦历程。对他们为了山区早日脱贫,祖国更加富强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有了认识。学生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了。(2)角色体验。 中小学生很愿意模仿故事式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在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像力,增强自信和勇气。我在教学蜀僧时,引导学生排演课本。我启发学生在课文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想像和尚在去南海的路上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内在的人文积淀不断激发,他们不仅牢固地掌握了课文语言,而且领悟出其中的道理。那不畏艰难,

6、坚持不懈的人文精神在自由的想像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所有的人。(3)即兴练笔。有的课文,我要求学生根据一段文字材料,运用想象力,加以引申和补充, 使之成为形象丰满的立体图像和绚丽多彩的画面。例如李时珍一课,有一段描写李时珍不怕严寒酷暑,翻山越岭采集药材的描述,虽寥寥几笔,但却十分感人。我以采药为题,引导学生想象当时采药的环境,李时珍遇到的困难 ,他又是如何想、说、做的描绘出来, 表现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 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通过续篇,学生的个性再一次得以充分的张扬,字里行间映射出一颗颗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美好心灵。3以创新精神为本,尽情展示人文之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创造是每个人身上所潜的心理倾

7、向,这种心理倾向时刻要扩张、发展、成熟,而且一旦有了某种机会就会主动自我表露。没有阅读创新能力的训练,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的人文光彩。教学小珊迪一文, “我” 在小珊迪临死前,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此处,我启发学生想像“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做?”学生们有的说:“ 我会把小利比接回自己家,让他和我们一起生活。 ”;有的说: “在我的资助下,小利比读了许多书,成为了有作为的人。 ”;有的说: “我会经常带他到小珊迪的墓前去,教育小利比要向他哥哥一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小利比在我的教育下,经常去帮助那些孤儿,长大后成为了福利院院长。 ”一个个充满爱心的答案,洋溢着关爱他人的人文之美。又

8、如麻雀一课,有的学生对结尾“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猎人把狗带走了,可是小麻雀仍旧不能自己飞回树上 ,老麻雀也叼不动自己的幼儿,再遇到危险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发动学生对结尾进行修改。在交流中一个个充满创意的结尾诞生了。有的说“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又捧起受惊的小麻雀,轻轻地把它放回窝里。 ”;有的说 “我担心小麻雀再受伤害,爬上树,把小麻雀的窝搭得结结实实的。 ”;有的说 “我放回小麻雀, 看到老麻雀飞回窝里,才放心地离开了。 ”;有的说“ 我把鸟巢搬到一个避风的地方,让它们的家又安全又舒适。 ”这种海阔天空的想象 ,展现了学生纯洁、善良的心灵, 在创新

9、活动中闪现着人文精神的美丽。二课外拓展,召唤人文内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强调的是学生必须与生活,社会相融,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高素质的人。在教学语言的魅力一文后,我布置学生搜集生活中有魅力的语言,寻找社会这个大课堂中的真善美,进一步感受“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一切”的内涵。最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哪些不美的行为,用有魅力的语言写提示牌告诉他们。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写出了富有魅力的语言:“我在流泪,帮我把眼泪擦干好吗?”(节约用水) ;“ 你丢下的不是粮食,而是自己的一颗良心”(爱惜粮食) ; “我在睡觉,别碰我好吗?(爱护花草) ”;“除了你的脚印,

10、什么也别留下” (不乱丢废弃物)等。这些语言无不感动着人的精神世界。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并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从而使他们的性格得到陶冶,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汉清的业绩。 ”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