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四校联考第二次试卷语文试卷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9905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四校联考第二次试卷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选】四校联考第二次试卷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选】四校联考第二次试卷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选】四校联考第二次试卷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选】四校联考第二次试卷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四校联考第二次试卷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四校联考第二次试卷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泉州十五中高三上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1)信誓旦旦,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2)渺渺兮予怀,_。(苏轼赤壁赋)(3)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4)是日也,_,惠风和畅。_,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5)廊腰缦回,_,各抱地势,勾心斗角。(阿房宫赋)(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

2、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齐为可笑。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尝谓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先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大风有隧,

3、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朕今以蜀王为元龟 ,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固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

4、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活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注:元龟:可作借鉴的往事。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乃以博财物耶 博:换取,讨取 B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胜:胜过,超出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说明“贪能致

5、祸”的一组是(3 分)(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2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朕今以蜀王为元龟,卿等亦须以延年为覆辙也。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大丈夫苟贪财物,则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A B C D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唐太宗非常重视对臣子们的廉政教育,许多年间反复申述,并用人因贪求明珠而丧命、帝王因奢侈而亡身等例子来告诫大家。B在论述当中,唐太宗入情入理,恩威并用,既承认了人追求富贵的正常愿望,也强调了保有富贵的正确方法,正反举例,特别能起到说服人的作用。C太宗深知“其身正,不

6、令而行”的道理,他不但强调群臣要节欲奉法,而且自己也时时自警,恪尽职守,为群臣做出了表率。D太宗说理不唱高调,不重藻饰,而是用平等的态度、平实简易的语言、丰富的事理论据、形象的比喻类比来谆谆告诫,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显示出务实求真的风范。5翻译下面两句话:(6 分)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4 分)_ 然而为人所活者,皆由贪饵故也。?(2 分)_(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6 分)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张孝祥雪洗虏 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

7、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注】张 孝 祥 : 南 宋 词 人 , 书 法 家 , 曾 为 岳 飞 辩 冤 , 为 秦 桧 所 忌 。吴钩:指刀,剩喜:甚喜,非常喜。然犀处:指采石矶,也叫赤壁矶(1)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这里的“周与谢”指的是_(写出其中一个的人名即可) 。 (1 分)(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A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B作者把采石矶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C从题目闻采石矶战胜可以想

8、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D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3)词中画线句“借古讽今” ,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3 分)_3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7下列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A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的是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葛朗台知道他们为了金钱和陪嫁,才争夺他的女儿。葛朗台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为钓饵来“钓鱼”,以便从两边捞到好处。(欧也妮葛朗台 )B特篷风在当选为索漠城议员的第八天就死了,城里人开始向欧也妮这个有钱的寡妇发起进攻,可她自己则幽

9、居独处,过着简朴的虔诚慈爱的生活。她办了许多公益事业,以此来反驳别人责备她吝啬的话。(欧也妮葛朗台 )C聂赫留朵夫认为是污秽的社会导致了玛斯洛娃的堕落和判刑,于是积极奔走为她说情,并要求和玛斯洛娃结婚。 (复活 )D查理发了财回到巴黎,改名夏尔。他给了欧也妮唯一的一封信,是索要他母亲的梳妆匣。欧也妮十分伤心,她七年的等待却是这样的结果。但欧也妮不但还了查理母亲的梳妆匣,还应查理的要求代查理还清了他父亲的欠款。 (欧也妮葛朗台 )E在流放西伯利亚的政治犯中,玛斯洛娃钦佩所有的新朋友,但最钦佩谢基尼娜。这个富裕将军家庭出身的年轻人,能讲三种外语,却过着最普通的工人生活。 (复活 )8简答题(两题任

10、选一题,100 字左右) 。 (5 分)(1)玛斯洛娃为什么会毒死人?请简述事情的始末。(2)葛朗台临死前对金子还是充满无限的热爱。请简述相关的情节。(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以为只要我们做人做事能够经常反省并且不愁苦不惧怕,做事

11、问心无愧,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B.司马牛之所以对不忧不惧即可为君子的说法不理解,是因为他不知道君子的不忧不惧是出于问心无愧。C.语段中司马牛既忧愁自己不能成为君子,又忧愁自己没有兄弟。D.子夏所说的兄弟就是司马牛所说的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说法只是他劝解司马牛的话。(2)从上面摘选的两则的内容看,君子一定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3 分)_三、现代文及文本阅读(24 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9 分)西洋画素描与中国画的白描及水墨法,摆脱了彩色的纷华灿烂,轻装简从,直接把握物的轮廓、物的动态、物的灵魂。画家的眼、手、心与造物面对面肉搏。物象在此启示它的真形,画家在此流露他的手法与个

12、性4抽象线纹,能以它的匀整、流动、回环、曲折,表现万物的体积、形态与生命;更能凭借它的节奏、速度、刚柔、明暗,写出心情的灵境而探入物体的诗魂。中国画自始至终以线为主。西洋画的素描则自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以来,不但是作为油画的基础工作,且以其亲切地表示画家“艺术心灵的探险史”与造物肉搏时的悲剧及光荣的胜利,使我们直接窥见艺人心物交融的灵感刹那,惊天动地的非常际会。其历史的价值与心理的趣味有时超过完成的油画。然而中、西线画之观照物象与表现物象的方式、技法,有着传统的差别:西画线条是抚摩着肉体,显露着凹凸,体贴轮廓以把握坚固的实体感觉;中国画则以飘洒流畅的线纹,笔酣墨饱,自由组织,暗示

13、物象气势与动向。中国画无暇作形体实象的描摹,而以表现动力气韵为主。北齐时画家曹仲达以西域作风画人物,其衣纹垂直贴附肉体显露凹凸,此为中国线画之受外域影响者。宋、元花鸟画以纯净优美的曲线,写花鸟的体态轮廓,高贵圆满,表示最深意味的立体感。以线示体,于此已见高峰。唐代王维以后,水墨渲淡一派兴起,以墨气表达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虽同样以抽象笔墨追寻造化,在西洋亦属于素描之一种,然重墨轻笔之没骨画法,亦系间接接受印度传来晕染法之影响。故中国线描、水墨两大画系虽渊源不同,而其精神在以抽象的笔墨超象立形,依形造境,因境传神,达于心物交融、形神互映的境界,则为一致。西画里所谓素描,在中国画正是本色。素描的价值在直接取相,眼、手、心相应以与造物肉搏,而其精神则又在以富于暗示力的线纹或墨彩表现具体的形神。故一切造形艺术的复兴,当以素描为起点;素描是返于“自然” ,返于“自心” ,返于“直接” ,返于“真” ,更是返于纯净无欺的。(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10下列对文中“素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素描没有彩色的纷华灿烂,而用简洁的线条或墨彩去表现物体的轮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