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8665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4.1太阳和月球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1太阳和月球(2)对应学生用书P147P148 1下列月球表面的现象与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无关的是(D)A月球上的天空是黑色的B月球上听不到声音C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 D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2我国探月工程的计划之一是向月球发射月球车,以进一步探明月球的基本概况。以下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C)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C月球形成早期,小天体撞击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但没有水3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D)A有风、云、雨等天气现象B有碧海蓝天C有日光、彩虹和风D有平原、高原、山地4在月球表面物体会变得很轻,这是由

2、于(A)A物体在月球上所受引力比在地球上小B月球上没有大气C月球距离太阳近D月球表面不断受到陨石撞击5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月球卫星发回的月面照片,下列与月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C)(第5题)A图中较暗部分是海洋或湖泊B陨石撞击月面会形成环形山,同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C月球上的昼夜温差比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大D如果你乘坐“嫦娥N号”登上月球,你的质量会是地球上的1/66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则地球上仍能看到的是(D)A蔚蓝色的天空 B电闪雷鸣C流星现象 D彗星7“神舟七号”中的宇航员穿着宇航服走出飞船船舱,进行“太空行走”。根据太空环境,在下列功能中:控制温度、湿度;供给氧气;控制气压、抗射线

3、辐射;收集雨水;无线通讯;与外界气体交换。宇航服应具备的是(C)A BC D8“嫦娥三号”卫星于2013年12月2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这是我国科学家对宇宙更进一步的探索,据此回答以下问题:(第8题)(1)如图,在月面图像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大小不一的月海和环形山,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D)A月球形成早期遭到小天体撞击后形成的B月球上缺少像地球大气一样的天然屏障C在地球上永远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图形D月球上存在大小不一的海洋和环形山(2)据报道:月球上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温差可超过350 。最主要的原因是(C)A月球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强B月球上大气的削弱作用弱C月球表面重力小,没有大气D月球上的

4、一天时间比地球长(3)科学家们发现,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要比正面多得多,请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陨石受到地球的阻挡而跟月面正面碰撞少。9“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掀起几米高的浪涛。它的形成和月球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与月球的形状有关B与月球上没有空气有关C与月球上没有水有关D与月球的吸引力有关【解析】钱江潮在农历八月十八时最大是因为这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处于椭圆形轨道的短轴上,日、月离地球最近,吸引潮水的能量也就最大,因此便形成一年一度的特大潮水。10小军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月亮,发现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图甲所示。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运行到靠近月球时,

5、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坠落到月面,与月面发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军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流星的质量、体积及下落的高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一个用一只铺满厚厚细沙的盘子、几个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进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拟实验,如图乙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表:(第10题)实验序号质量m(克)体积V(厘米3)下落高度h(厘米)坑的深度d(厘米)1207.5502.62207.5603.53207.5705.04202.57011.35201.87012.46607.57014.67857.57015.9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1)由1、2、3三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下落高度有关。(

6、2)由3、6、7组数据可得:“月坑”的深度与流星的质量有关。(3)“月坑”的深度还与流星的体积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越大,“月坑”的深度越浅。(4)请你结合小军的研究过程就“影响月坑深度的因素”问题另外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与月球表面的松实程度有关(合理即可)。【解析】(1)观察1、2、3组实验只有下落高度不同,而坑的深度不同,所以深度变化是因高度不同引起的。(2)要研究深度与质量的关系,需找到质量变化而体积和下落高度相同的实验组。(3)根据要求,要找到质量和下落高度相同的实验组,然后观察体积与坑的深度的关系。11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分裂说:月球本来

7、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1)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碰撞说。(第11题)(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或月坑)。【解析】(1)从左向右看,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第二幅图中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第三幅图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太空中运动时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第四幅图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这些图符合碰撞说。(2)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小天体不会像落向地球时因摩擦而烧毁,故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称为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环形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