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8658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案4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 题4-6-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使用人审阅人课 时 2课时课 型新授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能力目标:1、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2、观察瞳孔的变化并做出解释。3、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视觉卫生和听觉卫生。2、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和听觉障碍的人群。重点难点重点: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得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2、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3、说出近视的成因及预防的方法。难点: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

2、能。教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准备眼球、耳的结构模型;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二次备课新课导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眼球的结构1、课件展示:电闪雷鸣的下雨场景,提问:在这种环境下你们会怎么办?问题:2、你是靠什么感觉器官感知这一环境的变化的?3、当你遇到紧急情况,如:突然一辆汽车疾驰到你的面前,你会怎样?4、谈话:人体对外界所作出的这一系列反应需要视觉、听觉和神经系统的参与。1.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89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完成讨论1、2。同时指导学生完成同步学习P74自主探究12、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相关问题,并指

3、导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一步讲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从而了解眼睛的结构。3、请同学们结合同步学习一起来归纳一下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问: (1)眼球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边听学生回答边板书眼球的主要结构。(2)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功能?1、学生观看,唤起生活中的表象回答问题:我会找一个地方避雨。2、靠自己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皮肤感知这一环境的变化。3、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甚至吓出一身冷汗。4、领会教师的谈话,体会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适应环境的现象。1、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讨论问题: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镜头、光圈和胶卷分别起什么作用?眼球和照相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同时完成同步学习相关内容。2

4、、展示小组的讨论结果:(1)照相机的原理是凸透镜成像原理,镜头起调节焦距的作用,光圈起控制光线的作用,胶卷起感光的作用。(2)镜头晶状体;光圈瞳孔;胶卷视网膜。3、根据同步学习上的提示,观察眼球的模型和课件中的图片,解读教材中图IV-46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图,回答:(1)眼球的结构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内容物包括晶状体和玻璃体。(2)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巩膜白色坚固有保护的作用;虹膜有色素,中间有瞳孔等。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二次备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成果质疑深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成果质疑深化 二、视觉的的形成三、近视的成因1、多媒体演

5、示:眼球的成像原理及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0内容完成同步学习P74自主探究2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吗?3、由此可见视觉形成的地方是?4、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看电影迟到了,刚进电影院时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你才能看见周围的座位和人;当你刚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觉到外面太亮了,不由得眯起双眼,这是为什么?1、指导学生阅读阅读课本p90-91,同时完成同步学习的P75的自主探究。2、展示正常人和患近视的人的视觉的形成过程,比较有什么区别?3、远视眼又是怎么回事?4、近视可以配带什么眼镜加以纠正,为什么?1、观看眼球成像的过程,思考问题,同时完成同步学习。2、

6、回答问题:视觉形成的过程是物体反射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到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能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到大脑的一定区域,产生视觉3、视觉是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内形成的。4、唤起生活中的表象,产生疑惑。回答:人刚进入黑暗的环境中还未完全适应,瞳孔还比较小,因此看不见周围的物体。过了一会儿瞳孔扩大,进入眼球内的光线增多,因此就能看见周围的物体。同样的道理,外面的光线比较强,瞳孔还未缩小,大量光线进入眼球中,就感觉太亮1、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近视的形成原因及如何预防近视;同时完成同步学习的相关内容。2、小组讨

7、论回答:近视: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物象落到视网膜的前方。3、远视: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的前后径过短,导致物象落到视网膜的后方。4、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纠正,因为凹透镜能发散光线。教 学 过 程环节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估时二次备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成果质疑深化强化训练巩固提升知识梳理归纳整合四、耳的结构及听觉的形成5、全国中学生的近视率正在逐年增加,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近视呢?预防近视应从哪些方面做起?1、阅读课本P92-94了解耳的的结构,同时完成同步学习的P76的自主探究。2、多媒体展示耳的结构模式图,让同学们总结耳的基本结构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3、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

8、功能?4、多媒体展示实际问题:晕车、中耳炎是怎么回事?5、多媒体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同时了解耳的的保护。6、观看失明和耳聋患者的生活视频1、指导学生完成同步学习的相关练习题。1、指导小组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5、平时要做到“三要”“四不看”1、阅读课本,讨论完成同步学习的自主探究,同时思考听觉形成的原因。2、观看图片小组讨论总结:基本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3、耳郭:收集声波;鼓膜能接受声音的刺激,产生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4、晕车与半规管和前庭有关,中耳炎是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的。5、学生观看总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再到内耳,刺激了耳蜗中的感觉细胞,再经听觉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听觉。6、观看感受我们应关爱残疾人。1、做题1、分小组总结,小组间展示补充。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