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8581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重难点一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重点分析:人类生活在生物圈中,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生物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口急剧增长,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关系到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未来的发展,而且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了生态环境,是本节课的关键点。突破方案:1播放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实例,让学生心理产生共鸣,我们要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2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插图进行分析、讨论。可将图片分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对环境的保护两个方面。重难点二 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难点

2、)难点分析: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我们必须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工作要从娃娃抓起,要让每个学生明确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突破方案:1通过图表分析,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的事实。引导学生根据资料分析中的数据,绘制我国人口增长的柱形图,从而切实体会人口增长的事实,提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2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及人口增长过快的后果。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讨论、交流,让学生去调查、分析。1生存与环境(视频)2计划生育(视频)3永远的绿洲(视频)4只有一个地球(视频)5蝗虫的灾害(视频)6拯救地球(动画)7人类对生态

3、环境的破坏(PPT课件)8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PPT课件)9外来物种的侵入(漫画) 情境导入 我们向往的家园有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鸟语花香的场面,可是你看到了吗?没有,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大自然一分子的人类,我们在生存和生活中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同程度地破坏了自然。这节课我们就来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仔细观察,在我们身边你能看到多少树木,多少花草,多少虫鸟呢?几乎看不到,那么树木为什么那么少,鸟儿又去哪里了呢?从人类本身找找原因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1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

4、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迅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与人口生育率和出生率下降,以及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提高密切相关。目前中国的生育率已经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人口预期寿命和死亡率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20世纪中期出生高峰的人口陆

5、续进入老年,可以预见,21世纪前期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把老龄事业明确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城市初步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和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实行以土地保障为基础的“家庭养老为主与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养老保障制度。许多地方还对救助贫困

6、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采取了特殊的措施。老年服务事业发展迅速。中国政府修订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障碍设计规范等相关条例,方便老年人的居住与出行。社区卫生站、托老所、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学校、老年休闲广场等老年服务设施逐渐增加,服务老年人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2“三北”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工程规划期限为70年,分七期工程进行,目前正式启动第四期工程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

7、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42.4%。从1979年到2050年,分三个阶段、七期工程进行,规划造林5.35亿亩。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在总体规划中的三北地区,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其中面积为133万平方公里,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这里曾经是水草肥美的农、牧区,如今已是遍地黄沙,年风沙日达30100天,下游河床已高出地面10米以上。干旱、风沙和水土流

8、失,带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十年九旱、不旱则涝”制约着这一带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防护林工程对三北地区生态平衡的重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总体规划要求;在保护好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牧场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3人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探索历程人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探索历程1 人类对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最初认识 生态平衡指的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

9、约、转化、补偿和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比如,在自然情况下,某一地区的棉蚜由于受到瓢虫、草蛉等天敌的控制,它的种群数量维持在低度水平,不致引起棉花的减产。早在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里,曾经用“生存斗争”来概括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它们跟无机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达尔文依据观察到的事实,认为在一个区域里猫的多少,通过田鼠、土蜂等环节可以决定三叶草长得是不是繁盛。事实上,自然界的各种关系远不是这样简单,用达尔文的活来说,“在战争之中,更有战争,此起彼伏,胜负迭见”。然而,最后各方面的努力常常达到一个均衡状态。虽然细微的变动完全能使一种生物压倒另一种生物,可是自然界的面貌

10、却可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一致。这是因为对于每一个物种来说,在不同的生命时期、不同的季节或者年份,大致总有不同的因素在作用着;其中常有某一种或者几种的作用力量最大,但是总要凭全部作用的汇合来决定那个物种的平均数,甚至决定它的生存。达尔文说:“当我们在河岸上看到生长茂密的植物或灌木,以为它们的种类和个数比例的决定是由于所谓偶然机会,但是这个看法是多么荒谬!每个人都听说过,当美洲的一片森林被砍伐以后,会有一片极不相同的植物群出现。在美国南部古代印第安的废墟上,我们可以推想,以前地面上的树木一定曾经全部清除过,可是现在所生长的植物却和周围的原始森林,显示了同样美丽的多样性和同样比例的树种。”这就

11、是说,一个生态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相对均衡、稳定的。因为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甚至整个自然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着的。达尔文的这种概括对于认识有机界的人口规律,无疑是很有价值的。正象恩格斯说的:“自然界中的有机体也有自己的人口规律,不过这种规律还完全没有被研究过,而证实这种规律,一定会对物种进化的理论有决定性的意义。是谁在这方面给了决定性的推动呢?不是别人,正是达尔文。”2 生态学的提出 继达尔文之后,德国进化论者海克尔在1869年,首次把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叫生态学。1935年英国植物学家但斯雷提出生态系统概念。这一概念把生物群落和它所在的无机环境,看成是一个完全

12、的自然实体;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各种成分的数量关系和状态保持稳定,趋向相对平衡。因为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自我维持和修复重建的能力。 20世纪四十年代初,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面积五十公顷的湖泊作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最后用确切的数据说明生物量随食物链的顺序,是从绿色植物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不同营养级转移,并且有稳定的数量级比例关系。通常后一级生物量只等于或者小于前一级生物量的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十)。林德曼把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不同利用者之间必然存在的这种定量关系,叫做十分之一定律。如果把这种关系表示在图上,用横坐标表示生物量,在纵坐标上把食物链中各级消费者的数量依次逐级标出,那么整个

13、图形就象个金字塔,叫做群落中的数量金字塔。 现在,生态学家一般都用生态系统来表示某一有机体和物理环境,某一有机体和生物环境,以及生物环境和物理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这种关系也可以说构成了一个生态模型。在这个模型中,X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人类本身。如果X是人类本身的话,那么物理因素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就要包括所有的环境科学,包括人类生理学和地理学;生物因素和有机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就要包括农业、林业和传染病害;而在有机体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把所有的社会科学都包括在里面。 的确,生态学在过去几十年的转变是很剧烈的。现在生态学家不仅引用了一套新技术,包括标记元素、地质化学、遥感、自动侦察、计算机模

14、拟和化学分析的大量运用等,而且还从其它学科领域引进稳定态、反馈和能量等概念,用来研究生态学的问题。生态学近年来进展是很快的,它将在消除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环境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3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在人类出现之前,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除了光、热、雨等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外,没有人为因素影响。但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人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的环境也是生态系统的环境。但是,人类活动的因素不同于其它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对自然界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影响,能在自然界打下自己的印记。当然,人和自然的关系

15、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作用的。随着人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界对人的反作用也日益暴露出来。早在19世纪70年代,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他举出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这种情况: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想不到这些地方现在变成了不毛之地,因为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积聚和储存水分的中心。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砍光了山南坡茂密的森林,他们却没有想到,这样一来,他们将高山畜牧业的基础给摧毁了,更没料到,他们这样做,竟使山泉枯竭,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

16、泻到平原上来。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在带给人们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对空气、水域、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并且给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一定的危害。环境污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从用煤开始的。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煤的消耗量的增加是很惊人的。近年来,由于大量燃烧煤等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不仅煤烟污染事件不断发生,而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迅速增加,按体积计算,从原来的万分之二十八增加到现在的万分之三十二。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的结果,可导致全世界的气候异常,这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环境污染更加严重,不仅污染物的种类扩大了,除机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