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8141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3单元 修辞立其诚单元测评(b)语文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测评(B)(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5分,每小题5分)文质论陶东风“文”“质”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本是就其理想人格“君子”发论,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所说的“文”,指的是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有人认为指内在实质,即内容;有人认为仍然指形式表现的质朴无文;也有人认为这两者其实是相通的,表现形式的质朴无文,是由内容的质朴所决定的。“彬彬”,或谓“文质相半之貌”,或谓“文质备也”

2、,或谓“美盛”之义,文质彬彬,即文质并茂。尽管后人释有歧义,但孔子提倡“文质彬彬”,就是强调文质统一,则无疑义。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就统一性而论,必有其质,方有其文,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就矛盾性而言,文可以反作用于质,而对质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构成了传统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先秦诸子百家中也有把“文”与“质”的对立加以绝对化的说法,如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质”之论。“文”被看作人为外加的甚至是扭曲本然的虚假饰物,他们要求去文就质。这一极端化的“文质”说,影响远不及儒家传统文论的“文质”统一说。汉代的扬雄继承和发

3、挥了孔子文质兼备的思想,认为只有“华”“实”相副,才能体现君子风范,文质彬彬,合乎礼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重文轻质的倾向,特别是六朝的文学创作,竟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六朝人把“文质”概念引入文学领域,文与质基本上指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且强调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刘勰还把“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看作是推动文学创作发展的内在基本因素,因而从理论上努力概括“质文化变”的历史潮流和审美规律,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使中国古代文学自觉的时代终于到来。唐人魏征在隋书文学论传中指出文质二者的特点以及在文学中的不同表现:“理深者便于时用,

4、文华者宜于咏歌”“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他所称“文质”,总括了南北二地文学风格和风尚爱好的不同,强调取长补短,以达“文质彬彬”的完美境界。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宋明道学家多重质轻文,主张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道胜而文不难自至。清代的“文质”观念,多在前人的基础上沿袭和发展。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云:“文以质立,质资文宣。”“质”是本,是体;“文”是象,是用。“质近内而文近外,质可生文而文不能生质”。但是“文”也不是“质”的简单形式,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质资文宣”,就是“质”待“文”现的意思。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沿袭。

5、由于“文”与“质”作为文艺创作的两大要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其中包括时代风尚、地方风尚、文体特征和个人风格等,这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如桐城派主将方苞在杨千木文稿序中指出:“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言公中甚至认为:“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总之,中国古代“文质”理论的深化及其所体现的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发展的艺术辩证法,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选自文学理论基本问题,有删改)1.从文章内容来看,下列对“文”“质”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质”

6、作为对举的观念范畴,源自孔子对理想人格“君子”的发论。B.孔子所说的“文”指外观形式的文采,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C.孔子提倡“文质彬彬”,中国古代自汉至清也都强调文质的对等地位。D.文与质的关系,既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这就构成中外文论中的文质统一论。解析:B项,“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说法不全面。C项,“对等地位”错。D项,不是“中外文论”,而是“传统文论”。答案:A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后世论者早就认为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相同,都表现为重质轻文,甚至持“文灭

7、质”之论。C.魏晋南北朝的文质观念突出了“文”的文学性和审美性,迎来了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D.“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传统文论中“文质”内涵的扩展。解析:A项,原文是“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项,原文是“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D项,“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答案:C支一招解答筛选归纳类试题的方法1.抓住关键语段,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注意抓住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对于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语句间的关系,把握

8、其内容的重点;分析归纳时,要整体把握,从全文出发,既高瞻远瞩,不偏不漏,又不纠缠于细枝末节。2.由结果追溯原因,归纳内容要点。首先,找到结论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根据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根据作者的行文思路来进行筛选概括。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文质”论受孔子影响,强调文质统一,文与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B.刘勰看重“文质”的辩证统一关系,他在理论上的成就,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C.清代古文复兴,古文家大都突出质的重要,其中代表人物有方苞、章学诚等。D.中国古代“文质”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文学理论意义。“文采

9、派”与“本色派”仍将长存于文坛。解析:B项,“带来了文艺创作及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错误,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24分)四个孩子和一个夜晚之小吕(节选)汪曾祺小吕很快就对果园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字:金冠、黄奎、元帅、国光、红玉、祝;烟台梨、明月、二十世纪;密肠、日面红、秋梨、鸭梨、木头梨;白香蕉、柔丁香、老虎眼、大粒白、秋紫、金铃、玫瑰香、沙巴尔、黑汗、巴勒斯坦、白拿破仑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有时组长给一个调来不久的工人布置一件工作,一下子不容易说清那地方,小吕在旁边,就说:“去!

10、小吕,你带他去,告诉他!”小吕有一件大红的球衣,干活时他喜欢把外面的衣裳脱去,于是,在果园里就经常看见通红的一团,轻快地、兴冲冲地弹跳出没于高高低低、深深浅浅的丛绿之中,惹得过路的人看了,眼睛里也不由得漾出笑意,觉得天色也明朗,风吹得也舒服。小吕原来在家里住。七月,果子大起来了,需要有人下夜护秋。组长照例开个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小吕说,他愿意搬来住。一来夏天到秋天是果园最好的时候。满树满挂的果子,都着了色,发出香气,弄得果园的空气都是甜甜的,闻着都醉人。这时节小吕总是那么兴奋,话也多,说话的声音也大,好像家里在办喜事似的。二来是,下夜,睡在窝棚里,铺着稻草,星星,又大又蓝的天,野兔子窜来窜去,

11、鸹鸹悠叫,还可能有狼!这非常有趣。张士林曾经笑他:“这小子,浪漫主义!”还有,搬过来,他可以和张士林在一起,日夜都在一起。他很佩服张士林。曾经特为去照了一张相,送给张士林,在背面写道:“给敬爱的士林同志!”他用的字眼是充满真实的意思的。他佩服张士林那么年轻,才十九岁,就对果树懂得那么多。不论是修剪,还是嫁接,都拿得起来,而且能讲一套。有一次林业学校的学生来参观,由他领着给他们讲,讲得那些学生一愣一愣的,不停地拿笔记本子记。他佩服张士林说玩就玩,说看书就看书,看那么厚的,比一块城砖还厚的果树栽培学各论。佩服张士林能“代表”场里出去办事。采花粉呀,交换苗木呀每逢张士林从场长办公室拿了介绍信,背上他

12、的挎包,由宿舍走到火车站去,他就在心里非常羡慕。他说张士林是去当“大使”去了。小张一回来,他看见了,总是连蹦带跳地跑到路口去,一面接过小张的挎包,一面说:“嗬!大使回来了!”他愿意自己也像一个真正的果园技工。可是自己觉得不像。缺少两样东西:一样是树剪子。这里凡是固定在果园做活的,每人都有一把树剪子,装在皮套子里,挎在裤腰带后面,远看像支勃朗宁手枪。他多希望也有一把呀,走出走进赫!可是他没有。他也有使树剪子的时候。大的手术他不敢动,比如矫正树形,把一个茶杯口粗细的枝丫截掉,他没有那么大的胆子。像是丁个头什么的,这他可不含糊,拿起剪子叭叭地剪。只是他并不老使树剪子,因此没有他专用的,要用就到小仓库

13、架子上去拿“官中”剪子。这不带劲!“官中”的玩意儿总是那么没味道,而且,当然总是,不那么好使。净“塞牙”,不快,费那么大劲,还剪不断。看起来倒像是你不会使剪子似的!气人。组长大老张见小吕剪两下看看他那剪子,剪两下看看他那剪子,心里发笑。有一天,他从他的锁着的柜子里拿出一把全新的苏式树剪,叫:“小吕!过来!这把剪子交给你,由你自己使:钝了自己磨,坏了自己修,绷簧掉了跟公家领,可别老把绷簧搞丢了。小人小马小刀枪,正合适!”周围的人都笑了:因为这把剪子特别轻巧,特别小。小吕这可高了兴了,十分得意地说:“做啥像啥,卖啥吆喝啥嘛!”这算了了一桩心事。注:鸹鸹悠,即猫头鹰。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14、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由于小吕热爱这份工作,很快他就对果园的角角落落都熟悉了,他不但知道所有果木品种的名字而且准确地知道每一棵果树的位置。B.到了夜晚,小吕睡在窝棚里,铺着稻草,数着星星,又大又蓝的天,野兔子窜来窜去,鸹鸹悠叫,还可能有狼,住在窝棚里对小吕来说实在是太可怕了。C.小吕非常开心,路人看见他经常轻快地、兴冲冲地弹来跳去,小张一回来,他也是连蹦带跳地跑到路口去。他开心,看见他的人也开心。D.小吕佩服张士林能“代表”场里出去办事,例如采花粉呀,交换苗木,推销产品,给林业学校的学生上课呀等,他就在心里非常羡慕。E.本文用诗意的笔调,用诗化的方式,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

15、温馨美好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男孩初涉人生时的幸福和喜悦。解析:B项,这些对小吕来说都很新奇。D项,“推销产品,给林业学校的学生上课呀”属于无中生有。E项,“诗化”不对,应是“散文化”。答案:AC5.小说中的小吕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举例简要说明。(5分)解析:首先,应总体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文章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其评价的语句;最后,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如小吕在果园中兴冲冲地跳来跳去,这一动作描写刻画了小吕的快乐开心;喜欢在窝棚里住,表现了小吕天真烂漫的性格;对果园的每个角落都熟悉,叫得上每种树的名字,表现出了他

16、的好学勤奋;佩服张士林,表现了他敬重比他厉害的人。参考答案:快乐开心,天真烂漫,心地单纯,好学勤奋,对比自己厉害的人衷心佩服。6.“果园”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回答此题,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内容方面,要理解果园是小吕这一人物活动的场所,应从小说交代的地点,生活、工作环境及塑造人物形象特征的角度作答;在结构上,故事的情节一直围绕着果园展开,起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参考答案:(1)是故事发生的地点,塑造出一个带有世外桃源气息的工作与生活的环境。(2)主人公的一切都紧紧地围绕果园展开,为主人公单纯爽朗的性格特征的塑造营造氛围。(3)打造理想环境,塑造理想人物。7.阅读全文,结合小吕对待生活、工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