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697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6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二十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题库 新人教版必修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选择题1.某市为推进垃圾分类,实施了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一二三工程”,即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影响三代人,普及全社会。这是因为(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教育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ABCD解析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是手段,故错误;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B2.古代24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

2、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践行孝道的方式要因时而变ABCD解析新“24孝”与古代24孝相比,在内容上有变化,符合题意;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表述错误。答案D3.老子以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道德经的学术思想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等各种文化观念,而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这说明(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BCD解析老子的思想影响着世代中国人的观念,说明文化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也体现了传统

3、文化的继承性;老子思想也影响到周边国家,说明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可选。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故排除。答案A4.数字图书馆广泛建立使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这说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C.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D.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解析本题以数字图书馆广泛建立使大量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数字化形态为背景,考查

4、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A项与材料不符,材料表明的是科技与文化的关系。B项正确反映了材料所要表达的信息,应选。C项不是材料所要说明的问题;D项与材料联系不密切,应舍去。答案B5.下图为某地民俗剪纸作品金牛迎春。对剪纸的认识正确的有( )。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属于中华传统文艺剪纸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剪纸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ABC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及特点。错误,剪纸作品作为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排除含有的选项。答案A6. “中国是个书法大国,拿起鼠标以后,也不能忘了笔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完全继承

5、B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财富,应该加以继承和发展C中国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D现代文化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材料强调要传承我国的书法文化,故选B。A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在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时,如果犯“历史虚无主义”错误就会动摇传统文化的地位,故D表述不正确。答案B7.“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身着古色古香服装的中小学生,用明快的曲调和优美的旋律,吟唱着一首首古诗词。这样做( )。A.有利于全面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B.有利于把

6、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有利于保护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D.有利于抵制流行文化解析全面继承和抵制都表述错误,A、D两项不选;古诗词不能与先进文化等同,B项不选,因此选C项。答案C8.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这说明( )。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A B C D解析

7、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观点错误。材料强调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答案B9.诵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回溯源头,传承命脉”,是因为( )。A.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C.只要继承了传统必定能实现发展D.先继承才能实现文化的发展解析C、D项说法错误,B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干要求。答案A10. 下面漫画是罗琪的作品取之不尽。它启示我们( )。中国古典名著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影视翻拍中国名著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

8、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ABCD解析漫画讽刺那些对古典名著“拿来”、缺乏创新的错误思想,符合题意。观点错误,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答案B11.“洛阳水席”作为洛阳地方特色,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真不同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烹饪技艺的基础上,摒弃汤水过多、用材简单的做法,增加了海鲜、甲鱼、蛇羹等原料,提升了水席的档次,并大胆融入牡丹元素,推出牡丹水席宴,使洛阳水席焕发新的活力。这说明( )。传统文化作为优秀民族文化,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顺应时代变迁的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革故鼎新ABCD解析洛阳真不同饭店在继承水席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大胆改进

9、,并融入牡丹元素,说明传统文化要顺应时代变迁,符合题意;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与题意不符。答案B12.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 )。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解析材料强调社会变革对文化的作用,故选B项。A项是对题目简单的重复;C项与题意不符;D项强调文化发展的作用,排除。答案B13.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

10、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科学技术是( )。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 B C D解析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深入生活,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故正确,催生了新的文化产业,说明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错误,正确。技术是文化的具体内涵之一,而不是文化多样性的根源,排除。故答案选C。答案C出版丧家狗:我读论语的学者李零重走孔子周游列国路,并以纪录片的形式再现这一过程,是“试图从空间上最大可能接近孔子这一段人生经历,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据此

11、回答1415题。14.“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推进新时期的文化建设”说明孔子的学说思想( )。具有继承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需要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从新的角度解读孔子的学说思想”表明传统文化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以从新的角度解读来推进文化建设,说明文化的发展需要传承孔子思想。明显错误。解答引文式的题目,需要在还原意思的基础上联系相关理论。答案C15.在我国,儒家思想流传几千年,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密切相关,这是因为( )。教育是

12、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儒家思想是重要的教育思想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教育的功能。分析设私学、收门徒影响儒家思想传播的原因。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16.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

13、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及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材料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损有余而补不足”、“无处不均匀”等均属于理论观点,故属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联系教材知识可回答出传统思想的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主要从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回答。答案(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思想。中国的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

14、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平的观念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对传统公平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对待传统思想,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17.近年来,各地文物被毁、遗迹被拆的事件屡见不鲜。据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其中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已消失。名人故居大部分位于老城区内,除了建筑本身的价值,更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微型样本和魂魄所在,其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厢一院、一书一画莫不含载特殊的历史文化内容,是后人追索名人风采和时代风貌的重要依凭。名人故居保护在“开发”围剿中举步维艰的境地让人扼腕:拆的是房子,痛的却是文化。结合材料,从“人类文化的发展”角度说明为什么“拆的是房子,痛的却是文化。”解析本题考查人类发展的有关知识。可从文化遗产的地位和意义、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继承和发展的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