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庖丁解牛》(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626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庖丁解牛》(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庖丁解牛》(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庖丁解牛》(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庖丁解牛》(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庖丁解牛》(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庖丁解牛》(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精品课堂)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专题11《庖丁解牛》(测)(基础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庖丁解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寓言)。重言即借重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使自己的道理为他人接受,托已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庄子一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融为一体,难以分清。“三言”之中,“寓言十九”(寓言),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庄子内篇及外、杂篇中的许多

2、篇目,都以寓言为文章的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如逍遥游前半部分,不惜笔墨,用大量寓言、重言铺张渲染,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的内容,并非作品的主旨,只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陪衬、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个主题句,却如蜻蜓点水,一笔带过。庄子结构线索上的模糊隐秘,并不意味着文章结构缺乏内在联系,而是深邃的思想和浓郁的情感贯注于行文之中,形成一条纽带,把看似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文

3、章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是主题的阐发,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袅袅余音之中。内篇中的其他作品,也是在明确的内在主旨的统领之下,以各种各样的寓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的展示,最后完全避开逻辑推理下判断,而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 庄子一书的文学价值,不仅由于寓言数量多,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还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同时,从“道”的立场来看待万物

4、,万物等齐一体,物与物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世界万物,因而,庄子的想象虚构,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摘编自聂石樵庄子)1下列对于庄子风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庄子的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此书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这三种形式有时难以分清。B庄子的文章结构模糊,是以思想和情感为纽带,把断断续续的孤立的寓言与寓言之间,段与段之间联结在一起,融为一个有机体。C庄子内篇,可以说是哲理抒情散文。它在明确的

5、内在主旨的统领下,以多样寓言展示,最后避开逻辑推理,以抒情诗般的寓言作结。D庄子全书仿佛是一部寓言故事集,其文学价值,不仅在于寓言数量多,也在于这些寓言表现出超常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世界。【答案】B【解析】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之”,因而寓言成为庄子采用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B以寓言为主干,大量运用充满“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寓言,使庄子的章法散漫断续,变化无穷,难以捉摸。C逍遥游体现了庄子运用寓言的风格,从鲲鹏展翅到列子御风而行

6、,是为了用他们的有待逍遥来烘托至人的无待逍遥。D庄子一书之所以寓言数量多,是因为庄子认为用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胜于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选项D对应的原文“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来直接表达,不如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没有选项中表述的因果关系,选项强拉因果和无中生有。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卮言层出无穷,能够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去。它出于无心,自然流露,因而在庄子

7、自称的创作方法中位列首位。B逍遥游先为主题作铺垫,然后阐发主题,最后结束在至人游于无何有之乡的余音之中。其主题是追求一种“无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C庄子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深奥玄妙,具有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神秘色彩,也形成了庄子的想象虚构,恢诡谲怪,奇幻异常,变化万千的特点。D庄子认识到了时间的无限、空间的无限、宇宙的无穷,他不仅站在个人的立场看待世界万物,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可见庄子已经超越了当世的人。【答案】A【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题目。(22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

8、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

9、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

10、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自处也。 (庄子说剑,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谋:为谋划。B请治剑

11、服 治:备办。C庄子入殿门不趋 趋:小步快走D王乃校剑士七日 校: 使较量【答案】A【解析】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句子中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是( )(3分)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此题“直接”记述“庄子”“言行机智”的一组,

12、“庄子当能”是别人的看法,不是直接,句说的是庄子不接受贿赂,和“言行机智”,所说的陈述对象是“大王”,人物不对,排除这三项可以得到答案。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答案】B【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

13、合C。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3分)(2)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 (3分)(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3分)【答案】(1)(3分)听说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2)(3分)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3)(3分)顺应天地的法则,把握六气的变化,来遨游在无穷的宇宙之中,他还要依赖什么呢?【解析】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

14、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1)闻听说,所者的原因,绝终止。(2)使假如,逆违拗,当符合,刑受刑,周尚安所事金乎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3)乘顺应,正法则,御把握,辩变化,彼且恶乎待哉他还要依赖什么呢?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8用“/”为短文断句(4分)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答案】曰/愈/曰/回/十/二/曰/也/也【

15、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我就)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肯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中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会遭受刑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