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15045.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976204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134 大小: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学1504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中药学1504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中药学1504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中药学1504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中药学1504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学15045.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学15045.ppt(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药 学 讲课老师:范巧佳,总 论,要求: 1、明确中药与中药学的概念 2、了解中药的起源 3、怎样理解中药?中草药?天然药物? 4、着重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本草学主要代表著作及其主要学术成就。,基本概念: 1、药物:凡具有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或保健作用的物质通称为药物。药物又分天然药物,人工合成药物及生物制品三大类。 2、中药: 依据中医药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它包括三部分,即: 中药材:指产地简单加工的原生药物(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饮 片:在中药炮制理论指导下,制出的用以配方的药物。 中成药:即成方制剂。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

2、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草药:民间医(草医)用以治病或口碑相传的地区性民间药。即流传于民间,处于萌芽状态。有人说:“草药是中药的萌芽,中药是草药的发展”。 4、中草药:随着人们对草药的不断研究和认识,一些疗效较好的草药逐渐被中医新应用(如绞股蓝、罗布麻、毛冬青、穿心莲、金钱草等)或作药材收购,于是有将草药和中药统称为“中草药”。,5、民族药:指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习惯使用的天然药物。使用有一定的地域性,如藏药、彝药、蒙药等。 6、药材:指经产地简单加工的原生药物。或指供医疗应用的原料药材,即未经精制的天然药物。 7、本草: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的著作。因所载的药物以植物

3、(草类)药占多数,故名本草。(“诸药以草为本”),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药物知识起源于祖先的生活和生产实践 2、中药学的形成是以药学著作的出现为代表的,各个时期的成就使其中药学得到了发展。 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重视下,中药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前): 发现的背景:植物充饥 植物药(神农尝百草) 较多在接触动物 动物药 采矿和冶炼(原始后期) 矿物药 这期间称得上大事的是:酒的医药作用(温通血脉、行药势和作为溶媒等),古人称之为“百药之长” “药”字出现在数千年前的钟鼎文中。“”学文解字二中解释为“治病之草” 就,二、秦汉时期 西汉晚期。“

4、本草” 词巳广为采用,既是药物学的代称又是的药学专著的替名,本草学巳成为医生的必修学科,涌现了一批通晓本草的学者; 现存最早的专著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在汉代问世。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药学理论的基础。各论载药365种,按药物补虚强壮、无毒或有毒、有毒而怯邪治病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经的三品分类法是中药学按功用分类之始。它所记各药功用大多朴实有验,如水银疗疥,麻黄疗喘。常山截疟,黄连治痢牛膝坠胎等。,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首推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本经+别录+作者和注释) 该书约完成于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种. 此外,本时期还

5、开创了新兴的本草分支学科炮制学,我同第一部炮制专著炮炙论问世。该书由南朝刘宋时期的雷公 所著,叙述药物通过适宜的炮制,可以提高药效,减轻毒性或烈性,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四、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医药学有较大发展,各地使用的药物总数已达千种; 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朝廷颁行了由李勋等领衔、苏敬等编纂的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本书共54卷,也有说是52卷,载药844种(也有说是850种)。 开创了以图文对照法编著药学著作的世界先例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学著作,比公元1546年间世的欧州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00多年。,五、宋代 嘉祜三年

6、(公元1058年),并派苏颂负责编纂,历时三年,公元10 61年刊行,又称本草图经 全书载药1000余种,附药图900多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 嘉佑本草以开宝本草为基础,主在以文拾遗补缺,图经本草仿新修本草编写法。重在以图定伪求实,二者相合,图文对照,内容补互,堪称姊妹篇,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四川名医唐慎微,在上述两部本草基础上,又收集补充了大量宋以前各代名医方家对本草的真知卓见、经史传记和佛书道藏中有关药物的论述,以及民间防治疾病的经验和单方,写成经史正类备急本草(简称正类本 草)。全书共30卷,载药1558种( 有说1746种),附方3000余首。其

7、图文对照,资料丰富翔实。,六、金元时期 宋代本草学的长足发展和本草著作的大量发展,为金元时期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名医:刘完素、张元素、李东垣、王好古、朱丹溪等。 这期间本草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发展了医学经典中有关升降浮沉、归经等药物性能的理论,使之系统化,并作为药物记述中的重要内容;二是大兴药物奏效原理探求之风。,七、明代 弘治16年(1503年),刘文泰奉命修定本草,花费两年时间编成本草品汇精要42卷,收药1815种,分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24项记述。这种分项解说的体例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但分项过于繁杂,反而招致一些混乱。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最

8、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了本草纲目。全书52卷约200万言收药1892种(新增374种),附图1100多幅,附方11000余首。 序例部分对本草史和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发挥。各论分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以下再分为60类。各药之下,分正名、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诸项,逐一介绍。 本草纲目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

9、有突出成就。本书十七世纪末传致海外。,八、清代 清代的本草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医药学的发展,有必要进步补充修订本草纲目的不足,如赵学敏本草纲目抬遗;二是配合临床需要,以符合实用为原则,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编撰成节要性本草,如汪昂本草备要、吴仪洛本草从新、黄宫绣本草求真等;三是受考据之风影响、从古代文献中重辑神农本草经,如孙星衍、顾观光等人的辑本,或对 本经进行注释发挥。如张潞本经逢原、邹澎本经疏证等。,九、民国时期 药学辞典类大型工具书的出现,是民国时期本草学中的一件大事。其中成就和影响最大者,当推陈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本书收录词目4300条。 此期本草学的特点:本草学的现代化

10、研究开始起步。一上在确定中药品种及资源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是进行了一些单味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3、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重视下,中药学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继承整理中药学遗产,并在全国各地先后进行了多次中药资源普查,整理出版了全国中草药汇编和中药大辞典。前者载药2 200种,后者载药5 767种,是我国现代第一部重要的大型中药辞书。,199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0周年大庆之际,新中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中华本草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本草的编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国63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507名专家参加,宋立人为总编,胡烈为常务副总编,吴贻

11、谷为总审定。 全书共30卷,分为10册,收载药物8980味,插图8534幅,篇幅达2808万字。内容分为总论、药物各论、附编、索引四大部分,涉及中药品种、栽培、药材、化学、药理、炮制、制剂、药性理论、临床应用等中药学科的各个方面。,培养了大批中药人才,建立了中药研究机构和基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中药的成分、药理实验、剂型改进等,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对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解决药源短缺和进口中药材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引种和驯化研究。如北药南种,南药北移,野生变家种、家养,以及天然药材的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总之,我国中药学源远流长,内容浩博。目前虽已取得辉煌成

12、就,但仍须进一步总结经验,运用多学科的力量来研究中药学,为创造我国的新医学新药学而努力奋斗。,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学习要求】 了解道地药材的概念和药材采集方法。,第一节 产地 不同的中药材均有不同的产地。 不同的环境孕育出不同的物种。,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 是指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悠久、栽培加工技术精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材 道地药材的形成,是由于自然地理、气候等因素,与生产、管理技术有关,并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因素。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各地所产,其质量优劣也不一样,这样就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第二节 采收,中药的采收季节、时间、方法和贮藏等对中药的品质好坏有着密切

13、的关系,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除某些药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在采制和贮藏方面有特殊的要求外,一般植物类的药物的采收原则如下:,1、根的根茎类植物的采收期:多在地下部分有效成分和干物质积累最大时采收; 2、皮类植物的采收期:通常在春末夏初,植株开始旺盛生长和树液流动期采收; 3、叶类植物的采收期:通常在营养生长最旺盛时期花开放前或花开放盛期采收; 4、花类植物的采收期:品种的不同各不同,如金银花、玫瑰花、药用菊花等。,5、果实类植物的采收期:一般情况下,多数果实都在自然成熟后采收。也有例外。如枳实、梅等。 6、种子类植物的采收期:一般在果皮退绿呈完熟色泽,种子干物质积累已停止,达到一定的硬度,并

14、呈现固有色泽时采收。 7、全株类植物的采收期:应根据器官的成熟度为标准分别采收。 8 、动物药:一般潜藏在地下的小动物,宜在夏秋季捕捉,如蚯蚓、蟋蟀等;大动物虽然四季皆可捕捉,但一般宜在秋冬季猎取,不过鹿茸必须在雄鹿幼角末角化时采取。,此外,在采收药物时还须要注意天气变化,如阴雨时采集,往往不能及时干燥,以致腐烂变质。在采集药物时,应该重视保护药源,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长远的利益。因此,还须要注意下列几点: 1、留根保种: 2、充分利用: 3、适当种植:,药物在采集以后,都应采取一定的加工处理,以便贮藏。不论那种药材收获处理后第一步就需干燥。然后贮藏。 干燥又分为:阴干、晒干和烘干。

15、烘干温度为500C左右,低温烘干不超过400C 各类药材的干燥温度: 浆果类:70800C 含挥发油类:300C左右 含甙及生物碱类:50600C 含维生素类:70900C,复习思考题: 1、何谓地道药材?请举例说明. 2、采收季节与药效有何关系?请举例加以说明.,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学习要求 1掌握炮制的含义和不同称谓; 2掌握炮制的目的; 3掌握药物炮制后为什么能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临床疗效和更能适应病情需要.,概述 中药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 中药炮制品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

16、一项制药技术。 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也是我国医药学特有的制药术语。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制”、“修事”。,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淮、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任务:是遵照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整理、研究,探讨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同时应加强对中成药中炮制的研究,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并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其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公元1179年)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12801544年):理论形成时期 3、清代(16451911年):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4、现代(1912至今):振兴、发展时期,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炮制的目的有五: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