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105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1月月考试题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总计75分)1、20世纪40年代,先后在重庆和北京召开过两次政协会议,两次会议都( )A是在国共两党达成和平协议基础上召开的 B各民主党派都积极参加并拥护中共领导C都涉及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 D都制定了宪法或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2、“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部宪法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B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3、当前我国法律不允许“安乐死”,而宁夏女孩李燕患有进行

2、性营养不良症,现在已丧失了自理能力,她希望能够合法地“安乐死”。她的情况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能够审查讨论安乐死申请议案,决定是否就“安乐死”立法的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最高人民法院 D国务院司法部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中

3、国的丞相制度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 B C D5、1950年8月26日,邓小平在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在此强调A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6、南方网记载,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

4、严重 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其首要环节是()A基层民主建设 B转变政府职能C平反冤假错案 D制定完备法律8、“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迁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迁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在两个跃迁的过程中,“第一次跃迁起点”、“为现代民主奠基”、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什么事件( )A辛亥革命、五四宪法、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依法治国”被中共十

5、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宪法的制定、改革开放9、“自由选举产生的领导人对村民更负责任,他们的土地管理的决策反映了对公平的再分配的大众偏好。选举往往导致村民委员会主任把投票人的利益放在乡镇机关和党支部之上。”材料反映了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A.有利于重新分配土地 B.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C不利于农村某层管理 D.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发展10、台湾歌手王少峰在其创作的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下列对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解读错误的是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B“相逢” 最早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C“太痛”说明两岸人民

6、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11、“一国两制这种具有某些复合特征的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既充分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精神和政体传统,又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A整合了联邦制的主要优点 B整合了中西政体和文化精神C发展了联邦政体的柔性特征 D继承了传统政体和文化精神12、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国民党主席连战时说:“从你们踏上大陆的那一刻起,我们两党就共同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利益是()A实现本阶级的统治 B实现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国家

7、富强C共同对付“”势力 D稳定两岸关系、发展两岸经济13、1946年,苏联驻美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在一份秘密报告中分析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意图以及美国在全球的扩张行为,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这反映了()A美苏冷战序幕全面拉开B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C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D美苏两国逐渐转向对抗14、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15、

8、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16、“冷战是当代国际关系史中一段特殊时期。冷战双方处在特殊环境中,它们用特殊的语言、特殊的武器、特殊的意识形态反对它们各自设定的敌人。但最特别的是冷战双方既没有赢者,也没有输家,彼此都在默认一种特殊的游戏规则,以此保持一种特殊的力量平衡。”以下解释最符合材料主旨的是()A文化是冷战期间一种特殊武器B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对抗C冷战对抗的双方没有经济往来D冷战期间世界维持了相对和平17、19

9、62年年中,戴高乐到法国中部视察期间,在利莫日发表讲话强调说,法国在履行其对北约义务的同时,不会让任何别的国家牵着鼻子走,它将在联盟内部实行自己的“意愿”、“行动”和“政策”;法国的目标是“建设我们的欧洲”,而不再是“两个大国”的欧洲。这表明法国()A宣称要与美苏决裂B倡议建立欧洲联盟C企图称霸欧洲大陆D主张欧洲独立自主18、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从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这反映了()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19

10、、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20、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其意图在于A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 B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C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21、1973年,

11、美国为缓和与欧日的经济矛盾,转嫁美国的防务负担,建议与欧日构建新大西洋宪章。对此,欧洲各国态度较为消极,而日本则犹豫不决。最终,该计划“流产”。材料主要说明()A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资本主义阵营已经瓦解D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22、20世纪60年代中期,法国戴高乐政府提出了“缓和、谅解、合作”的对苏外交策略,同苏联进行合作达成缓和;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勃兰特政府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这些事例表明()A法德两国外交自主性有所增强B美国推行单边主义遭到西欧抵制C冷战时期的美欧联盟关系瓦解D苏联对法德两国的威胁已经解除23、在20世纪80年代

12、末,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诸因素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B美国的大力援助C积极发展计划经济 D进行民主改革24、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 D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支政治力量25、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6、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27、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