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6887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2016年11月14日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

2、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

3、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这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影响,最深最世者,实在制度法制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

4、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

5、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不少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摘编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1、关于佛教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中国文化一

6、样,佛教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 因缘等这些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都属于知的方面。 B原始佛教文化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话 究拿不带有伦理的色彩。 C佛教文化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传到中国以后,它“无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 纲六纪”等完全是对立的,因此它不会对中国人的行产生影响。 D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这是在中国浓厚纲纪色彩的文化的要求下, 不得不歪曲愿意以求生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化可以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后者包含在前者之中。 B文化也可以分为广义的、

7、狭义的、深义的三个层次,深义的文化存在于广义文化和 狭义文化的不同领域中,是经过概括、抽象、提炼等方法得出的共同的东西。 C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隐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的东西, 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D中国文化的特质就在于它知行背后的伦理色彩,即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 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周一良先生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点明本文观察 中国文化的视角。 B作者认为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哲学喜欢谈论知行问题是这二 者最主要的差别。 C文章引用陈寅恪先生对儒、佛、道与中

8、国思想史关系的论述,为中国文化知、行两 个范畴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D深义的文化是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是 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有特征的东西,它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 特征。二、古代史文阅读(47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鸿训,字默承,长山人。父一相,由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追论故相张居正事,执政忌之,出为陇右佥事。终陕西副使。 万历四十一年,鸿训登第,由庶吉士授编修。神、光二宗相继崩,颁诏朝鲜。甫入境,辽阳陷。朝鲜为造二洋舶,从海道还。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

9、遭母丧,服阕,进右中允,转左谕德,父丧归。天启六年冬,起少詹事,忤魏忠贤,斥为民。 庄烈帝即位,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遣行人召之。三辞,不允。崇祯元年四月还朝。当是时,忠贤虽败,其党犹盛,言路新进者群起抨击之。诸执政尝与忠贤共事,不敢显为别白。鸿训至,毅然主持,斥杨维垣等,人情大快。而御史袁弘勋本由维垣辈进,思合谋攻去鸿训,则党人可安也。弘勋诋鸿训使朝鲜,满载貂参而归。锦衣佥事张道浚亦讦攻鸿训,鸿训奏辩。给事中颜继祖言:“鸿训先朝削夺。朝鲜一役,舟败,仅以身免。”帝是之。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

10、以妄言停其俸。 七月,以四川贼平,加鸿训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帝数召见廷臣。鸿训应对独敏,谓民困由吏失职,请帝久任责成。以尚书毕自严善治赋,王在晋善治兵,请帝加倚信。帝初甚向之。关门兵以缺饷鼓噪,帝意责户部,而鸿训请发帑三十万,示不测恩,由是失帝指。无何,御史田时震劾鸿训。鸿训数被劾,连章力辩,帝不听,下廷臣议罪。 明年正月,鸿训谪戍代州。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帝闻,深衔之,欲置之死。赖诸大臣力救,乃得稍宽。七年五月卒戍所。(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

11、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 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B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 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C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 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 D给事中邓英乃尽发/弘勋赃私且言/弘勋以千金贽维垣/得御史/帝怒落弘勋职/候勘已 而高捷上疏/言鸿训斥击奸之维垣谬主焚毁要典/帝责以妄言/停其俸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12、是( )(3分) A“服阕”,指服丧期满除去丧服。旧俗尊亲去世后,在服阕期间辞官、停止娱乐和 交际,表示哀悼。 B“庶吉士”,明代选举人中文学优等及善书者担任,三年后考试,成绩优良者授编 修、检讨等职。 C“执政”,指掌管国家政事(的人),主管某一事务的人,宋金某些高级官员的通 称。 D“文渊阁”,指明代宫内贮藏典籍及皇帝讲读的地方,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文 渊阁编纂。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鸿训的父亲刘一相是一位性格刚直的人。进士出身,后来担任吏科给事中一职, 因为追究之前的首辅张居正的事情被执政者嫉恨。 B刘鸿训在出使朝鲜时遭遇国内战乱。神宗、光宗去世

13、后,刘鸿训到朝鲜颁布诏令, 但遇到国内的战乱,就乘坐朝鲜专门为他建造的两艘大船,从海上回国。 C刘鸿训出任礼部尚书时处在斗争的漩涡当中。此时,魏忠贤虽然失败,但其党羽还 比较兴盛,因为刘鸿训能够主持公道,而遭受杨维垣等人的合谋排斥。 D刘鸿训因为敢于直言而失去皇上的宠信。刘鸿训被召见时应对敏捷,并推荐自己喜欢的人担任要职;在关门之兵起哄的事上受到皇上的责难,从此失宠。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沿途收难民,舶重而坏。跳浅沙,入小舟,飘泊三日夜,仅得达登州报命。(5分)(2)鸿训居政府,锐意任事。帝有所不可,退而曰:“主上毕竟是冲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14、22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11题。秋霖张维屏秋霖十日失高秋,独眺江天起暮愁。正寂寥时惟有雁,极空蒙处并无舟。蒙蒙路滑征夫骑,漠漠寒生思妇楼。已若阴霾害禾稼,更催霜雪上人头。 【注】 秋霖:秋天的淫雨。征夫:离家远行的人。8全诗塑造一个悲秋之士,请结合诗句分析“悲秋”的原因。(6分)9请赏析“正寂寥时惟有雁”中“惟”的表达效果。(5分)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唐代人,李益的诗友,都名列“大历十才子”。 临牖:靠近窗户。鼬:窗户。 “为拂”句: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典故。 绿琴,绿绮琴之省称,泛指琴。10本诗中诗人所有的悠思都是以“风”作为媒介的,诗中是怎样描写“风”的?结合诗 句简析。(5分)11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心理?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 ”一句写自己从眼前的处境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种种痛苦经历,接着用“ ”一句回到现实,表现自己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2)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