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密度详细教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92969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密度详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密度详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密度详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密度详细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密度详细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密度详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物理教师基本功密度详细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初中物理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渗透学科价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科学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它是初中力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运用所学的密度知识可以学会解释、解决与密度现象相关的现象和问题,能够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的内容较多,需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着重建立密度的概念,得出的定义

2、;第二课时应用密度知识解释、解决相关的现象和问题。本节课是第六章的第二课密度的第一课时。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的知识,这为本节课奠定了较好的知识基础。本节内容是对学生在已了解的物质特性基础上,例如颜色、味道、质地等,进一步探索新的物质特性,体会密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定义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教材意在让学生形成密度概念的过程中,经历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在获得密度的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值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在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然而,根据学生以往经验用“颜色、味道、质地”等单一变量的物质特性去鉴别物质。因此,用“质量和体积”两个变量的比值共同定义新的物质特

3、性是本节课需要突破的难点。学生情况:知识方面: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可以按照物体的颜色、质地、味道等对物体进行分类,但不知道这些特性时如何区分物质,这就成为了学生建立密度概念的核心问题。探究能力方面:初二的学生对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制定计划、设计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不足。如何进行科学探究,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素养。实验方面:初中物理教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与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通过不断地冲突对比,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教学手段:学生分组

4、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多媒体技术准备:烧杯(3个)、蜂蜜、红墨水、油、酒精、木头、石块、体积相同的木块和铁块,体积不同的木块和铁钉,天平,砝码、量筒、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知识与技能:(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过程与方法:(1)在形成密度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多变量的分析方法。 (2)在获得密度的数学表达式的过程中,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归纳,了解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辨物实验活动,使学生对物质特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2)通过分析归纳实验数据,学生利用数学解决有关的物理问题,

5、体会到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感。教学重点:形成密度的概念,了解多变量的分析方法教学难点:利用比值法定义“密度”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技术应用时间安排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演示实验:液体分层】【提问】 “当红墨汁缓慢的注入到食用油中,会出现什么现象?【提问】 “将蜂蜜注入到烧杯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当你学习完这节课后就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个现象了”。【思考问题】进入问题情境思考,回答:红墨汁进入食用油后出现分层现象,将蜂蜜注入烧杯后继续出现分层现象【观看实验】红墨汁与食用油分层 将蜂蜜缓慢的倒入烧杯中通过分层实验,构成学生的原有经验与实验现象形成冲突,

6、促进学生产生探索的意识实验3分钟形成对物质特性的认识过程【辨物实验1:水、酒精、白醋】【提问】 “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判断出来的”所以,味道是物质的特性,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辨物实验2:木头、石头】【提问】 “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判断出来的”所以,颜色是物质的特性,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辨物实验3:用纸包裹的木头和铁块】【提问】“不能拆开包装,判断它们分别是什么?”“你是通过什么判断出来的”【提问】“用手掂过后,质量大的一定是铁吗?” 【辨物实验4:大木头和小铁钉】【提问】“质量大的一定的是铁吗?”所以,通过“质量”一个变量来区别物质可以吗?那么准确的说应该是“在体积相同

7、的条件下,质量大的是铁块”。也就是我们用“质量和体积”共同定义了物质的特性。【小结】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个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属于物质特性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是由“质量和体积”共同定义的。【体会、思考、回答】分别是:水、酒精、白醋通过闻味道的方法判断的【体会、思考、回答】左边木头、右边石头通过看颜色的方法判断的【体会、思考、回答】用手掂过轻重质量大的是铁,质量小的是木头通过判断质量大小的方法得出结论的的【体会、思考、回答】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质量大的是铁块引导学生物体的味道、颜色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通过这些特性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引出本课的“主问题”,既“生活中需要我们找到一个物理量去描述物质的特性”

8、鲜明的方式突出问题的矛盾通过反例,学生开始建构认知的新图式实验实验8分钟探究实验【形成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新的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是由“质量和体积”共同定义的,那么相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和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实验仪器:托盘天平(砝码)一架、量筒1个、水、拴有细线体积不等的6块铝块、拴有细线体积不等的6块铁块、烧杯1个、滴管1个。实验目的: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提问】实验中,利用仪器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什么?【提问】利用量筒间接测量物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实验要求】要得出质量与密度的定量关系式,需要测量6组实验数据。在实验中,利用排液法测量物体

9、体积时,将物体从量筒中取出后,会出现什么问题?为了减小实验误差,你将怎样做? 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m,将数据记录表格中。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V1,将数据记录表格中。用细线系好铝块,将其慢慢浸没装有水的量筒中,记下对应的示数V2 ,将数据记录表格。仿照步骤分别测出其它铝块和铁块的质量和体积,将相应的数据m2-m6,V21- V26记录表格中。用V= V2 - V1 计算铝块、铁块的体积 ,将数据记录表格中。开始实验,巡视、指导。收集同学的实验数据并分析【归纳推理、得出规律】铝块的实验数据:V1/cm3V2/cm3V/cm3m/g铁块的实验数据:

10、V1/cm3V2/cm3V/cm3m/g【思考】1、 根据探究的问题选择实验仪器2、 回顾“利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要点3、 回顾“利用量筒测物体体积”的实验要点【思考、回答问题】质量、体积用量桶直接测量的体积有:装有适量水的体积V1用细线系好物体,将其慢慢没入装有水的量筒中,记下对应的示数V2,间接测量; 金属块的体积表达式:V=V2-V1。物体取出后会带走少量的水。应该再取出物体后用滴管将水添置到V1一般情况实验数据的记录顺序是:直接测量量,间接测量量,自变量,因变量V1/cm3V2/cm3V/cm3m/g【进行实验】(1)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2)动手做实验。考虑实验中影响实

11、验数据的情况,及时调整(3)利用数学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整理数据】记录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利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结论】1、 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2、 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1、通过辨物实验,发现质量和体积存在着某种关系,启发的问题是“如何发现它们的规律性关系?”2引导学生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实验步骤、实验表格3关注实验细节,关注实验误差的形成原因在获得密度表达式的过程中,了解比值定义法的物理思想实验进行实验描点画图4分钟10分钟8分钟归纳总结由于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所以质量与体积之比反

12、映物质的一种特性物质的疏密程度,这种特性叫密度。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如果用表示密度,用m表示质量,用V表示体积,那么密度公式可以表示为=m/v单位: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和体积的单位组成。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kg/m3)密度的常用单位是:克/厘米3(g/cm3)1g/cm3=1103kg/m3回顾密度概念的形成从比值法定义的角度,理解密度的概念5分钟拓展提高1、 解释分层现象2、从新的角度理解“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含义利用所学密度知识,回答问题加强密度概念的理解实验2分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 学案评价量表、实验评价评价量规密度评价量表掌握水平掌握行为知识内容知道复述、认识、辨认事实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常见物质的密度理解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基本技能的掌握会用、会读数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用量桶测物体体积基本探究能力会观察、能从实验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