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968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中考物理总复习 题型复习(三)实验题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复习(三)实验题题型之一光学实验纵观近几年云南中考试卷,涉及到的光学实验都有可能会考查,考查的内容有光现象的实验结论、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016绥化)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 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 cm.(1)最好选用茶色(填“茶色”或“无色透明”)玻璃板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填“实”或“虚”)像(4)根据平

2、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 m的人,站在镜前5 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5 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2016长春)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清晰

3、了,则小明带的是近视(填“近视”或“远视”)眼镜1(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次数ir170702454533030(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量角器_(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CA向纸板喷烟或雾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

4、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2(2016衡阳)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薄(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不变(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3(2

5、016临沂)小明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点燃(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投影仪(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3)将蜡烛移动至20 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B(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A50 cm60 cmB60 cm70 cmC70 cm80 cm(4)将蜡烛移动至45 cm刻度处时,取下光屏,从凸透镜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放大的虚(填“虚”或“实)像(5)张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

6、30 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B(填序号)4如图甲是学习光的折射的实验情景,图乙是示意图(1)实验前,点燃固定在盒盖下方的蚊香,盖上盒盖,打开亮度较亮的激光,可清晰地观察到沿直线传播的光路,在透明塑料盒的右侧面上可看到一个亮点,之所以能够看清光路是利用了光的漫反射知识;(2)向塑料盒中逐渐加入掺有少量牛奶的水,达到一定高度后会观察到在右侧面原来亮点的上方出现一个亮点,这个亮点是因为光照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还有一个在原来亮点的下方,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而产生的;(3)保持入射光不动,继续加水,会看到原来的两个亮点移动的方向是CA两个亮点都向上

7、B两个亮点都向下C上面的亮点向上,下面的亮点向下D上面的亮点向下,下面的亮点向上(4)为了研究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的变化情况,结合图乙说明,应进行的操作是增大入射角,注意观察的现象是折射角的变化5(2016镇江)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8.0 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

8、机(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能(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3)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3所示),当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远视(填“近视”或“远视”)眼镜6(2016大连)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 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甲),乙),丙)(1)该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填“亮”或“暗”)(2)记录的

9、实验数据如表,请在图乙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实验次数123456物距u/cm相同物高h1/cm相同像距v/cm4.08.012.016.020.024.0像高h2/cm2.04.16.08.09.912.0解:(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丙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 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

10、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好处:方便改变像距;不足:像高不方便测量题型之二热学实验纵观近几年云南省各地中考试卷,热学实验考查较少,考查过的有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及探究不同材料的热值和比热容热学实验题主要对实验现象、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进行考查(2016三明)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的某同学提出问题: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与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小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得到结论(1)要完成实验,除了选择水、烧杯、量筒、火柴、石棉网和铁架台外,还必需的两种器材是温度计和停表(2)请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解:实验次数水的体积V/mL水加热至沸腾所需要的时间t/min1234(3)小组同学

11、将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成了如图所示的tV图象,分析图象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与水的体积成正比(4)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断:水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除了与水的体积有关外,还可能与酒精灯的火焰大小和水的初温等因素有关1(2016湘潭)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填字母)段,此过程中海波吸(填“吸”或“放”)热(2)图中,海波在D点是液态,在G点是固(填“固”或“液”)态(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的酒

12、精灯加热,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表由表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质熔化时间/min冰9萘42.(2016绥化)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质量(填“体积”或“质量”)相同(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物质质量/g初

13、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末温/水20020645色拉油20020675(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 min水吸收的热量为2.1104 J.(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1.9103 J/(kg)(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2016咸宁)物理课上,同学们分组做“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超越组”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这样测出的温度会偏高(填“高”或“低”)(3)“先锋组”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94 .根据实验数据他们描绘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如果操作及实验器材均没有问题,可知此时大气压小

14、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根据水沸腾时的特点,家里煮鸡蛋时当水沸腾时可以改用小(填“大”或“小”)火继续煮较好(4)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A(填“A”或“B”)A寻找普遍规律B减小实验误差4(2016十堰)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2)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5(2016扬州)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 102 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 102 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_(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