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960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师用书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学习目标: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1.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2.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教材整理1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在深圳、珠海两地试办“出口特区”。(2)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3)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特点(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2)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2、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4)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意义(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2)深圳成为“一夜崛起的城市”。(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4)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8“学思之窗”,思考: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提示】原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所以国家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实行对外开放。战略意义:这一举措使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教材整理2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3、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设置: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2)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设置: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2)意义: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对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都有深远影响。3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范围: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2)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3)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4)意义: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深

4、度点拨经济技术开发区与经济特区的区别深度点拨两者虽然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式,但区别明显:从地域分布上看,前者更为广泛,遍及各个沿海开放城市和其他开放城市;从面积上看,前者小,是从城市划出的一定区域;从经济发展特点上看,前者突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从发展政策上看,前者实行后者的某些优惠政策。教材整理3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浦东的开发(1)时间:1990年。(2)目的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4)意义: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产业

5、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开放格局的形成(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2)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2.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探究点一经济特区

6、的设立史 料解 读史料一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柯林麦克拉斯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料前半句说明海外华侨大多数来自闽粤地区;后半句中“最理想的地点”隐含的信息是闽粤地区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史料二1984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等经济特区,他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注意理解“窗口”的含义。【史料应用】(1)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示】最早设置的特区:深圳、珠海、汕头

7、、厦门。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2)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成功创建有什么意义?【提示】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史论拓展】经济特区的特殊性以及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1)特殊性的体现经济结构:特区的所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8、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外商投资经济所占经济比重可以大于内地。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采取市场调控手段,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惠政策:对前来投资的外商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企业的所得税率按优惠政策征收,对进出特区的境外客商、外籍人员简化手续。(2)区别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澳台地区。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探究点二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史 料解 读史料一1980年,建立第一批经济特区。1988年,设置海南经济特区。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

9、个沿海港口城市。从1985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随着贯穿欧亚的第二座大陆桥在阿拉山口接轨,当年的丝绸之路再次成为经济往来的重要纽带。中国对外开放大事记注意史料中的时间信息,该史料以时间为线索,叙述对外开放的过程,体现了渐进性的特点。史料二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金勇进数字中国注意史料中的数据信息,数据的变化反映了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史料一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2)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

10、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史论拓展】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中“点、线、面、全、多、宽”的含义(1)“点”是指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中国开放最早、开放层次最高的地区。经济特区的成功产生了强烈的辐射作用,引来开放的高潮。(2)“线”是指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开放区。到1992年,沿海开放区已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3)“面”是指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地区、经济特区向内地延伸。(4)“全”即全方位,是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5)“多”即多层次,是指对

11、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6)“宽”即宽领域,是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A经济特区B沿海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 D沿江开放城镇【解题模板】抓关键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镇”概念的理解排易误长江三角洲不属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镇

12、,故A、C、D三项错误验结论长江三角洲属于沿海开放区,故B项正确【答案】B1(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解析】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故A项正确;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时间是1984年,故B项错误;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又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故C项错误

13、;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2015年,故D项错误。【答案】A2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五个经济特区。这五个经济特区()A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B享有高度自治权C率先实行国有企业改革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解析】五个经济特区“特”在特殊的经济政策。A项是在港澳台;B项是指台湾;C项是指城市的改革。【答案】D3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解析】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

14、际开放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城市的阶段;A、B、D三项均为无关项。【答案】C4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14个沿海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 【导学号:14330093】A大连B厦门C北海 D深圳【解析】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在大连,故A项正确。【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由香港招商局在蛇口14平方千米土地上建立我国大陆第一个出口加工工业区。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材料二1984年,深圳对粮食、棉布等商品敞开供应,价格放开。取消粮票刚开始时,深圳不少人发慌由于

15、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深圳取消粮票后,原先预料中的风波并未发生。到1987年底,深圳放开价格的商品比例达95%,成功闯过了价格改革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创建蛇口工业区的背景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价格体制改革能够实现平稳过渡的条件。深圳价格体制改革对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有何影响?【解析】第(1)问,蛇口工业区的建立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第(2)问,注意把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答案】(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意义:引进外资和技术;迈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2)条件: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供应日趋充足;体制创新,发挥了价格机制和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影响:进一步冲击了计划经济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