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892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阶段考试试题(1)(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说意境叶朗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

2、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

3、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

4、不章”,有人写诗就是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王维是“妙”。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它不仅唱出了俄罗斯民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摘编自叶朗说意境)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

5、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所谓“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意味着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十分有限,而意境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古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

6、“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明他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C王夫之说杜甫

7、是“工”王维是“妙”,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评判,结论可能恰恰相反。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西”。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二、古诗文阅读(41分)(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411题。(22分)杏花书屋记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

8、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

9、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 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注: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揭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B孺允葺公所居堂 葺:修补房屋C而诸孙皆秀发 秀发:秀丽的头发D起官陟宪使 陟:提拔,升迁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10、(3分)A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 其正色邪B不及归而没于金陵 多于南亩之农夫C以公所命名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友人的父亲玉岩公正直的一组是( )(3分)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 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 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A B C 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先介绍杏花书屋的由来及其布置,然后用“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引出议论。B友人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正直的知识分子,他

11、敢于大胆向皇上进言,不怕触怒皇上。C作者认为,富贵显赫的人,他们的子孙也跟着富贵显赫;而贫穷之人,其子孙依然贫穷。D全文围绕书屋的建造和命名,展示友人的父亲的崇高人格,使得本来极为普通的书屋具有了不平凡的意义。8 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5分)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5分) (二)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王昌龄从军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四

1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 对这两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A、这三首诗都是边塞诗。关山月是乐府曲辞的一种,多写离别。“总是关山旧别情”中的“关山”,即“关山渡若飞”中的“关山”,古代地名。B、其一“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一句,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思乡之情,也抒写了征人妻子的无奈及思念。C、其二末句以绵亘的长城、高悬的秋月为背景,借苍凉景色来衬托感情。D、其四“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借用“楼兰”的典故意指侵扰唐朝边境的外敌。E、王昌龄,字少伯,中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人称“七绝圣手”、它的出塞被唐人誉为“七绝的压卷之作”。(2)请你从“情”与“景”的角度来简要分析这三首诗歌?(6分)答: (三)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1)杜甫登高中写远望所见,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2)李商隐锦瑟中的“ , ”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3)李白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4)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