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692778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新学期化学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分析:一、构建教材体系的基本原则:1、以课标的基本要求为根本,合理选择实验素材。2、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实验的难度、数量和用品。3、淡化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4、正确处理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内容体系。5、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二、改革特点:1、探索性增强。2、趣味性提高。3、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4、实验绿色化。三、实验的呈现方式:1、课堂实验。2、以探究为目的的实验活动。3、家庭小实验。4、实验习题。5、发挥实验插图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身边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社会生产、生活的运用,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2、 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

2、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XX3、 了解化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并以此分析有关简单的问题。4、 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过程与方法:1、 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 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4、 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保

3、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 初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渐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点。XX3、 感受并欣赏化学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发展的意识。4、 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点。5、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6、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学情分析:本届毕业学生共366人,7个平行教学班,各班大约6人能力较强,自我要求严格。总体来讲,本届毕业班各班教学秩序均较好,正常。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本学科组

4、4同志的共同努力,一年后能取得好的成绩。工作措施:1、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深化学习目的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XX2、 变革教学模式,认真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强化学习过程的管理。3、 抓好课外辅导,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4、 抓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任务。教学进程:1-2周: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3-4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5-6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7- -8周: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9- -10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1-12周:期中复习与考试13-14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15-

5、16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7-20周:期末复习与期终考试一、学生基本情况及知识现状分析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学期担任九年级 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实验班学生相对基础较好一些,学生的学习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习惯,班级学风较为浓厚,大多数学生都有很强的上进心和学习积极性,有极强的求知欲,这就为本学期的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教学素材,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当然也有的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有的是因为在生理上有一定的不足,而导致这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情绪,这就给教学工作

6、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对于不同这样差距比较大的学生,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喜欢学化学,爱学化学,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XX二、主要教学内容九年级的化学教材为新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大家都来学化学 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单元认识空气、认识氧气 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

7、业制法。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法,学习了自然界的水 从水的组成,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第三单元维持生命之气氧气、生命之源水XX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第四单元燃烧 燃料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第五单元金属与矿物 研究和认识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存在的用途。三、学期目标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8、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XX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四、教学策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

9、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地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 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概念,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XX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

10、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 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XX一、指导思想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

11、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学生分析:本人所教学学科班级,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学生总体情况分析: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

12、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XX三、教材分析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四、目标任务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