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645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大学附中 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学期12月(总第四次)模块诊断历 史 试 题(考查时间:70分钟 ;内容:必修三、选修一)一选择题(共34题,每题1.5分,共计51分)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论衡)A. B. C. D.2. 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这种观点认为A汉武帝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汉代经学

2、神秘化趋势明显C董仲舒彻底否定了先秦儒学 D汉代儒学家重视考据、训诂3.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4.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

3、等”思想5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6. “中国古代山水画以自然而然合乎本性为美,在位置的经营上讲究留白、计白当黑,也是有无相生、虚实相象在艺术实践中的体现。”材料表明古代山水画A属于古典浪漫主义 B具有唯心主义色彩 C

4、可能受道家思想影响 D兴盛于宋元时期7.“(商鞅)其法惩奸宄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以为奴婢)贫怠以绝消耗。”毛泽东的这一评价强调商鞅变法A维护了秦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阻碍了秦国商业的繁荣发展 C促进了秦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使秦国走上了穷兵黩武道路8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 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C

5、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 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9.“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公民意识 B民主政治 C爱国情怀 D城邦观念1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A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C是无视能力差异的国家管理模式 D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

6、上的平等11. 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兼爱和自我节制 D人治和法治12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C可以显著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阐释1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他意在指出A各行各业都可以成为神职人员 B无论任何职业都应该信奉上帝C人的职业命运来自于

7、上帝先定 D教徒在上帝面前具有平等权利14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材料体现了A信仰得救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神权至上15.“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材料体现了A主权在民,提倡科学 B法律至上,轮番而治C天赋人权,生而平等 D独立思考,理性判断16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

8、”的合理性 C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D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17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这说明他A提倡师夷长技 B主张革故鼎新 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18.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19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

9、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20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21. 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 诚未见其效也。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

10、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 A.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 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 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 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22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所过之处,往往焚学堂,毁木主,入金陵以后,又曾大规模搜书和焚书,“在秦始皇之后,像这样恣肆地践踏孔孟的事是没有先例的。”之所以出现材料的情况,原因最可能是 A儒家思想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B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C使农民彻底摆脱儒家思想的影响D说明上帝具有唯一神圣的地位23.“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

11、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2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5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

12、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26中国古代刑罚中以肉刑最为残忍。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肉刑。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 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D社会治安的好转27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反映出A该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B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 C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 D政府对民间的言论具有包容度28.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