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492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平县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25《河中石兽》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中石兽【学习目标】1.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3.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2.训练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重点)3.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难点)【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 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节奏。第二步:再读文本,感悟道理:边读边结合资料助读、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疏通文意,积累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词汇并尝试理解文章的内容。要了解文言文的常见句式,掌握文言句子的翻译原则。【资料助读】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

2、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第一课时【自研自探导学】一、熟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读音。圮( )募( )棹( )柿( )湮( )啮( )溯( )欤( )二、积累文言词汇1通假字 不亦颠乎2.古今异义 A、盖石性坚重 B、尔辈不能究物理C、是非木杮 D、沉渐深耳3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4一词多义 去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西蜀之去南海为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必于石下

3、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文言句式 (1)省略句 (2)倒装句【检测】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 )(2)阅十余岁 ( )(3)曳铁钯( )(4)湮于沙上 ( )(5)尔辈不能究物理 ( )(6)如是再啮( )(7)不更颠乎( )(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 )二、解释下列句子。(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三、活动探究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

4、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分析他们这样认识的原因。3. 故事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老河兵的推断为什么是正确的?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 5.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第二课时一、仿照示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的划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n),山门/圮(p)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o)/数小舟,曳(y)/铁钯(p),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

5、理。是/非木杮(f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沙/为坎穴xu。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断欤y?二、细读课文,概括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三、交流“活动探究”问题四、盘点提升类文品读孔子过泰山侧

6、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于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于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注夫子:即孔子。式:通“轼”,车前横木。一:或。而:乃,即指你。去:离开。识:记住。1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而曰:“然,昔者”(然:是这样)B吾舅死于虎(于:被)C、何为不去也(去:离开)D小子识之(小子:小人)2翻译下列句子。(1)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3用原文回答问题。(1)妇人在墓前哭的原因是什么?(2)妇人一家有三人被老虎吃掉却为什么不搬家?四、

7、我的收获学完本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请写在下面。1 2 3 资料链接 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吴德锋纪昀(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是出名的清人笔记小说之一。蔡元培先生将它与红楼梦、聊斋志异鼎足并列为“有清一代三大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中的河中石兽这个故事,颇负盛名。 近来有人对纪昀的这个说法,表示怀疑。理由是石重水轻,无论如何,沉于水中的石兽,只可能顺流而下,决不可能逆流而上。他们认为纪昀所说的这个故事,尽管很生动、有趣,很能吸引人,无奈事实决非如此,石兽向上游,不过是文学家的幻想,客观上并不存在。事实真的如此吗?寻找沉在河中的石兽,究竟应在上游还是下游?不久前发生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回事,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回事的情节几乎与纪昀所记一模一一样,即西双版纳有一条河中有两块大石,它们有一半露在水面。十多年前,有一块石头被人炸碎,另一块也随之失踪,大家都不知道这块未炸碎的石头到哪里去了。十多年后,有人在离原地十多里的上游,发现了那块失踪了的石头,经核对,它确实是本来位于十多里外的下游那一块。它是怎么“游”上来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