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369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字音认读1瀛洲(yng) 2.天姥(m)3.向天横(hn)4剡溪(shn) 5.渌水(l) 6.谢公屐(j)7倚石(y) 8.殷岩泉(yn) 9.水澹澹(dn)10霹雳(p l) 11.訇然(hn) 12.鸾回车(lun)13石扉(fi) 14.鼓瑟(s) 15.惊悸(j)二、词语积累1越人语天姥语:告诉2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遮蔽3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超出4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5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响6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7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有时8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三、佳句诵读1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2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3千岩万

2、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4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5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6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说作者(一)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唐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

3、,供奉翰林。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安史之乱爆发后,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第二年,因参与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后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二)作品: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三)评价: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继屈原之后,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

4、神”。 寻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

5、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临行前写的。 链常识游 仙 诗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1既然题中说“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6、?“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效果?提示:“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综合运用了夸张、衬托、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巍峨。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提示:这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梦”字点题,既交代了“梦”之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3诗人为何花大量的笔墨来描绘梦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提示: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

7、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4正当梦入高潮时,诗人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消失了,这几句对前一部分梦境起什么作用?提示: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5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性格和精神?提示:前一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后一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6置身诗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意境

8、。提示:本诗通过对梦中三个场景飞跃镜湖、登山奇观、众仙登场的描述,营造了一个变幻奇特、有声有色的雄伟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现实的厌恶之情。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清 溪 行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1在诗的结尾,你认为作者创设了一种怎样的境界?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诗中作者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混浊的帝京,来到这水清如镜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这对于胸怀济世之志的诗人来说,终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所以“向晚”时猩猩的

9、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抑郁的情绪。2请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两句为例,简要分析诗人是怎样描写清溪的清澈的。答:_答案: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飞过,倒影在清溪之中。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10、,不正确的两项是()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

11、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解析:选BEB项,“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4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_答案:“摇”“滴”二字用得极好。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二、语言应用5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取得建立新中国的胜利。答案: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