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132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散文之部第六单元项脊轩志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脊轩志 说作者(一)简介: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大寺丞。早年从师于同邑魏校。他反对拟古,提倡独抒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古文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二)作品: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三)评价:我国明代杰出文学家,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寻背景本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隆道曾在太仓(现在江苏太仓)项脊泾居住,作者自号项脊生,又把自己的书斋题名为“项脊轩”,含有

2、怀宗追远之意。项脊轩志又作项脊轩记,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链常识(一)文学常识志是记录的意思。“志”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的文体,是指将历史及人们的记忆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汇集成册。“志”与“记”相似,但二者仍有区别:“记”通常用以记事或物,“志”则大都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虽是记“轩”,但内容偏重人物事迹,因此以“志”为篇名。(二)文化常识1先妣抚之甚厚先妣:原指母亲,后称已经死去的母亲。2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系结头发。指代男孩15至20岁。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3持一象笏至笏:指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

3、,上面可以记事。整体宏观把握 看结构 知文意本文借对项脊轩的兴废历程的叙写,通过对别人所不屑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的叙写,表达了对人去屋空、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欣赏起来,读者也似跟随着作者一起回忆了项脊轩的事事物物,又似我们也经历一遍。 赏技巧1善于撷取生活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如对祖母的描写,通过关切的言辞、喃喃自语、持象笏至等细节表现祖母对孙儿的关心、疼爱与期待。2语言简朴精练,描摹事物活灵活现。人物语言尤其出色,母亲之言、祖母之言、妻子转述诸小妹之言都是形神毕肖,栩栩如生。语段细解赏析诵读第1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室仅方丈方

4、丈:古今异义词,古义是一丈见方,今义常指寺院住持或佛寺、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2)雨泽下注雨泽:雨水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案:书桌 顾视:环视(4)又北向 向:朝着(5)使不上漏 上:名词作状语,从上面(6)前辟四窗前:名词用作动词,在前面,文中指阁子北面(7)垣墙周庭 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上垣墙(8)室始洞然 洞然:明亮的样子(9)冥然兀坐 冥然:静默的样子 兀:独自2翻译下列句子。(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译文:_(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译文:_(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译文:_答案:(1)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

5、子。(2)(在庭院里)又错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随着增加了新的光彩。(3)(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文理赏析3作者写自己在项脊轩中怡然自乐读书情景的一句是()A旧时栏楯,亦遂增胜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C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D明月半墙,桂影斑驳解析:选BA项是写“植兰桂竹”后的增色情况,C项是写环境的清幽,D项是写月光下环境的优美。4对第一自然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作者具体地写了他的书斋项脊轩的小、旧、破、漏而又阴暗的情景,特别是“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一句,尤为生动。开头这样写,还有一

6、个作用,就是跟下面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形成鲜明的对照,使人感到他的小小书斋,颇有情趣,十分可爱,确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以便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它的喜爱。B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C白天书斋的幽静,用小鸟啄食来点染;到了夜晚,书斋的景物、境界则更幽美,更静谧。写明月,用“半墙”来烘托;写桂树,以“斑驳”的倩影来描摹;接着,由

7、静而动,写清风徐徐吹拂,用“影动”来衬托,又以“珊珊”之语来渲染,既描绘出桂树的摇曳多姿,又表露出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D本部分记项脊轩内外的景物,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借景抒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这眷恋之情又是贯穿全篇的一条感情线索。这段写喜悦的心情,恰与下文写可悲的事相映照。解析:选DD项应为“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融情于景”。诵读第2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先是:从前(2)迨诸父异爨 迨:等到(3)往往而是往往: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到处、处处,今义

8、是表示某一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发生或时常存在(4)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西:名词作状语,在西面宴:名词用作动词,赴宴(5)凡再变矣凡:共 再变:变了两次(6)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乳:名词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抚:对待(7)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假字,通“尔”,你(8)大母过余曰 过:到(9)大类女郎也 类:像(10)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等到 阖:关闭(11)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指取得功名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译文:_(2)妪,先大母婢也。()译文:_(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译文:_答案:(1)家里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住过。(状语后置句)(2)这

9、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判断句)(3)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省略句,为“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文理赏析7能够表现祖母关心孙子的一组句子是()某所,而母立于兹。儿寒乎?欲食乎?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ABC D解析:选D是老妪陈述的“尔”母。8对第2自然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感情由喜而悲,内容转为怀旧。B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妪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

10、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作者亲身经历的。C这一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逸事。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D这一段末一句“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既是对回忆祖母遗事而言,也是对上一层回忆母亲遗事而说,结构谨严,感情真挚。 解析:选BB项应为“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妪的回忆串连起来的”。诵读第3至5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余扃牖而居扃:关闭(2)能以足音辨人 以:介词,根据(3)吾妻来归 归:女子出嫁(4)或凭几学书几:书案 学书:学写字(5)吾妻归宁宁:

11、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6)今已亭亭如盖矣 亭:直立的样子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译文:_(2)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译文:_答案:(1)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竟然没有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缘故吧。(被动句)(2)才派人又修理了南阁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状语后置句)文理赏析11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

12、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契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D枇杷树在这里有象征意义,“亭亭如盖”象征了自己对亡妻排遣不开的浓浓恋情。解析:选DD项,文中枇杷树没有象征意义。12这部分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解析:选A本文的主题在“念旧”,凡是和项脊轩有关的都在所写范围之内,并不是补先前写作之缺憾。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修葺(q)吠(fi)奴婢(b) 墙周庭(yun)B偃仰(yn) 妣(b)开辟(p) 然兀坐(mn)C栏楯(shn) 牖(yu)渗漏(shn) 籁俱寂(li)D象笏(h) 妪(y)异爨(cun) 呱坠地(u)解析:选DD项,“呱”应读。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室始洞然宽敞的样子)桂影斑驳 错杂)先妣抚之甚厚 抚摸)妪每谓余曰 每次)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美好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