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20606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学业分层测评 人民版选修1 (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冯氏文明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BCD【解析】孝文帝改革既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也有改革者个人因素方面的内容,均符合题意。【答案】C2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作者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起到过抑制土地

2、兼并的作用C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解析】均田制是国家把无主土地分给农民使用,而不是分地主土地,故A项错误;由“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可知,均田制的目的是限制地主土地兼并,维护小农经济,故B项正确;C项“完全”表达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均田制有关于如何授田的明确规定,故D项错误。【答案】B3均田制规定:“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这说明()A均田制促进了北魏经济的发展B均田制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C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D均田制没有触犯官僚地主的利益【解析】农民所授的土地只是北魏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荒地

3、,地主的土地不变,官员也定等级授田,充分照顾了官僚地主的利益,故选D项。【答案】D4据魏书记载,北魏从立国到孝文帝时的二十余年中“爵无禄”,484年,孝文帝规定“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为官司之禄”。还规定“禄行之后,赃满一匹者死”。孝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赋税制度B推行汉化政策C加强集权D整顿吏治【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该措施是俸禄制,目的是为了防止官吏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整顿吏治。【答案】D5(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胁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

4、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解析】题干材料中的“外名南伐,其实迁也”,表明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排除C项,A项符合题意。“众心恋旧”说明B项正确,排除;由“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可知D项正确,排除。【答案】A6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解析】由材料信息“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孝文

5、帝强令年轻的官员说汉话,违令罢黜,故选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C、D两项是对材料的曲解。【答案】A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的战书材料二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谢灵运材料三北魏冯太后死后谥文明皇后。她聪明果决,猜忌而长于权术,以重管、重罚驾御群臣,为其所用。她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自幼学习儒家经典,恪守儒家的纲常、礼仪,阅读诸子百家著作和历史典籍

6、,对北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重要贡献。(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对北魏的统治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必将导致哪一问题的出现?(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思考,冯太后对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哪些促进作用?【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尽非我国人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一信息进行分析;第二小问主要从激化民族矛盾方面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从经济方面对人民进行剥削回答;第二小问从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来回答。在回答第(3)问时要从其为改革提供有利条件方面考虑。【答案】(1)问题:北魏采取民族歧视政策,在战争中驱使其他民族作战。影响:导致民族矛盾尖锐

7、,严重威胁北魏统治的巩固。(2)问题:北魏赋税剥削繁重。影响:必然导致阶级矛盾尖锐。(3)作用:冯太后与孝文帝一起掀起了北魏的改革;她的支持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改革前她所采取的措施为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受田”。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材料二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魏书卷一百一十(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被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

8、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解析】第(1)问,可根据材料一、二中的信息“村社土地分配原则”“计口受田”“均给天下民田”分析、比较得出相同之处。第(2)问,列举出孝文帝其他改革措施即可。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角度加以论述。【答案】(1)都是按人口分配土地。(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

9、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材料二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三十年,大体上已经汉化。一个统治民族仅仅经过三十年时间,就与被统治民族相融合,不能不说是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极大成功。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三但是,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进步的现象。特别是那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中原汉族的少数民族,一旦走进黄河流域这个汉文化的摇篮,他们就终究要融入这个汪洋大海之中。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2)列举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3)孝文帝改革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如何

10、认识材料三的观点的?【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要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第二小问要从内外因两方面归纳概括。 第(2)问,属再认再现基础知识,难度较小。第(3)问的第一小问的作答要注意审题,注意限制语“对鲜卑族的发展历程”;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特点:不断南迁。原因:北方保守势力强大,经济落后,外来威胁严重;中原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2)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3)影响:与汉族完全融合,历史上的鲜卑族最终消失。认识: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进入中原后,必然会被中原的文明所征服。这一过程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