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1962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临沂市2017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24钱穆先生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明儒家思想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 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 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25汉宣帝曰:“庶民所以安其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太宗曰:“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明太祖称:“府州县官,民之师帅。”由此可见A汉唐明三代出现的地方良吏最多 B古代统治阶级强化对县官的管控C皇帝视地方官为治国的重要帮手 D封建时代各级地方权力僭越中央26占卜与风水在中国起源很早,但在

2、民间广为流行则始于宋朝,主要原因是A商业发达,社会流动加剧 B社会动乱,瘟疫战争不断C理学兴起,儒家思想流行 D帝王提倡,佛道宗教盛行27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御制百家姓,以孔、孟开头,“孔师阙党孟席齐梁。”这反映出A满洲贵族势力日益衰微 B认同儒家思想的基本主张C对汉族儒家文化的尊崇 D孔孟成为人数最多的姓氏28表1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表1推断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29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五年内基本建设项目开工12 694个,建成455个。1956年初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基

3、建会议将建设项目追加到。745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477个;不久又将建设项目追加到800个,将建成项目追加到500多个。据此推知A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充满理想色彩 B建国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C工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相适应 D一五计划初期建设思想相对保守30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决定在1960年底1.29亿城镇人口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同时决定1961年至1962年,城镇粮食销量争取压缩到480至490亿斤,比上年度减少30至40亿斤。这些政策的实施在当时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B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C纠正了党内的“左

4、”倾错误 D有利于恢复国民经济31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32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33英国哲学家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牛

5、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的“加速度定律”,美国的独立宣言等,这些看似不同领域的思想或成就,其背后却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此信念是指相信A上帝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均蕴含着通则C科学能够带给人类幸福 D知识是改善人类生活的主要工具341957年,赫鲁晓夫把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把中央部所辖企业下放给经济行政区和地方管理;1961年,又把全国分为17个大经济区,设立国民经济工作协调和计划委员会直接领导;1963年,把105个经济行政区合并为47个,设立苏联部长会议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统一领导。由此可见,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A体制改革步子过大操之过急 B政府部门机构重叠职责不清C计

6、划管理体制得到一定削弱 D缺乏明确思路导致前后矛盾35里根1980年2月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时曾经感慨地说:“如今的美国却产生了信任和信心危机,失去了朋友和敌人的尊重,这实在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其主要原因是A美国经济衰退 B美苏争霸处于守势C欧盟日本崛起 D不结盟运动兴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中国自古以来是大家庭制度,这个大家庭源于农业社会。定居,种田,那人愈多愈好,人多好做事。所以就鼓励多子多孙,多少代都不分家。这是中国的长处,中国社会的优点,自古以来就过社会团体生活,团体生活要照顾别人,因此中国人心量也就大。大家庭好处在哪里?教育,父母不用操心,那是整个家族的事情。养老

7、不用操心,老了怎么办?落叶归根,是回家养老,享天伦之乐。你在外面做事情,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庭支持你,家庭是最可靠的支持者。你在外面所赚的,都贡献给家庭,让家庭这个力量愈来愈大,你在外面办事愈来愈好。摘编自古代中国的大家庭制度材料二 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人们的工作不再局限于以家庭为本位,而是转变为在不同的工业、商业机构之中。因此,年轻人大多离家工作,甚至离开自己生长的农村,到城市、工厂寻找工作机会。在这种生活环境下,父母子女、夫妇之间的工作随着职业、地点而不同,毋须透

8、过大家庭带来生产力,因此小家庭模式逐渐衍生。另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随着彼此生活环境不同而较易变得淡薄,导致夫妇的关系较难长久地发展,离婚个案增多,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亦变得较为疏离,兄弟姊妹的争吵亦趋于频繁。在这情况下,中国传统以家庭为本的观念渐为个人为本的观念所取代,人们更重视个人的发展与地位,倾向于将个人置于家庭之上,冲击传统家庭文化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事规范。 据李永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家庭文化的嬗变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大家庭制度形成的社会根源和积极作用。(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家庭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谈谈你对家庭建设的认识。(16分)41阅读材

9、料(图12),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康熙帝晚年的“宽仁”之政导致官场贪污盛行、吏治腐败。雍正帝即位后,从维护王朝统治出发,决心整饬纲纪,进行吏治改革。雍正元年(1723年),首先从中央户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钱粮大清理,仅户部就查出250万两的库银亏空。采取革职与抄没家产的手段,对贪赃者予以最高强度的经济惩罚。同年,改革“耗羡”这一社会陋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耗羡归公之制”,并提出“火耗宜减不宜增”的原则。这些举

10、措沉重打击了贪腐行为,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经济掠夺,但也使清代官俸较低的问题逐渐尖锐。因此,雍正帝下令将归公的“耗羡”拨出一部分作为地方官吏的经济补助。这一制度后来也行之中央,形成了清朝的“官员养廉银制度”。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同时,又禁革“陋规”,规定在议给养廉后,各级官员除俸禄和养廉银之外,不得另有所取。注:“耗”即火耗,是始自明代的田赋附加税;“羡”即羡余,是地方以奉献皇帝为名在正赋之外的加派,但多被地方私自截留。“陋规”是指各级官员除薪俸外的各种虽属非法但又相沿日久形成惯例的收入。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11、识,指出清朝雍正帝吏治改革的特点及作用。(9分)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从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战火在东北亚蔓延了整整半个世纪,大规模的战争就有四次:1904年的日俄战争、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对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联合武装干涉、1931年起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和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其中,朝鲜战争更是二战后参战国家最多、兵力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此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强国无一例外登台亮相,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不安定的地区。20世纪下半叶,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如东南亚、南美洲、中东、巴尔干半岛等战事不断,但东北亚地区则一反烽火连绵、战乱频仍的局面,

12、出现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可以说是除了北美洲之外最为平静的地区。引人深思的是,北美洲只有三个国家,且社会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大致相同,而东北亚诸国无论从那方面看都相去甚远,为何也能保持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呢?摘编自黄定天20世纪的东北亚战争与和平(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上半叶东北亚地区动荡格局反映出的矛盾。(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东北亚地区能保持长期和平的原因。(9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

13、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9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