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界首市继续再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9168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界首市继续再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选】界首市继续再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选】界首市继续再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选】界首市继续再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选】界首市继续再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界首市继续再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界首市继续再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人文是指社会人伦。( ) 正确 错误2、德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 正确 错误3、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 ) 正确 错误 4、法律信仰最本质、最内在的特征,其实是通过法律实现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 ) 正确 错误 5、对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便不可为。( ) 正确 错误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经过长期酝酿发展形成的,主导国民思想并指导行为方式的精神支柱,可以

2、说是一种哲学体系。( ) 正确 错误 7、东汉时代,把“文化”与“武威”对举,“文化”的基本涵义便是“文治教化”。( ) 正确 错误 8、对法律产生信仰是一个法治社会的终极标志。( ) 正确 错误 9、有法制一定要有法治,有法治也一定要有法制。( ) 正确 错误 10、传统文化所推崇的礼治主义,实质上就是一种披上了温情面纱的“人治”( )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 1、( )就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思想。 A、孟子 B、佛教 C、老子 D、孔子2、( )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A、法 B、伦理 C、国家本位 D、行政力量3、“文化”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于( ) A、周易 B、

3、春秋 C、论语 D、大学4、(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封建法律。 A、法经 B、易 C、春秋 D、礼5、( )是养成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 A、严格依法办事 B、坚守法治的定力 C、敢于排除干扰 D、克服特权思想6、( )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 A、法制 B、人治 C、德治 D、法治7、( )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 A、道家 B、名家 C、法家 D、儒家8、( )成为立法、执法、守法的基础。 A、道德 B、信约 C、法治 D、法制9、法治的精神方面,是指整个社会对( )的普遍认同和支持。 A、法律至上地位 B、统

4、治者权威 C、人治至上地位 D、德治至上地位10、通过儒家“仁学”思想的总结和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向( )转化。 A、神本位 B、性本位 C、权本位 D、人本位11、一个社会普遍的、大众的( )是社会法治化程度的基本指标。 A、法律信仰 B、法律道义 C、法律良知 D、法制观念12、( )法治却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一种状态。 A、法制 B、人治 C、法治 D、德治13、( )是儒家学说倡导的一种的治国理论,占据二千余年封建统治。 A、神治 B、法治 C、人治 D、德治14、儒家认为( )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 A、人人和谐 B、天道自然和谐 C、家国和谐 D、天人和谐15、最

5、先将“文化”合为一词而用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刘向16、 ( )是儒家文化的首要特征。 A、等级伦理 B、国家本位 C、礼治主义 D、宗法意识17、 ( )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A、孟子 B、老子 C、毛泽东 D、孔子18、 ( )致力于通过约束群体的外部行为,建设群体的行为文明,开掘群体的内心文明。 A、依法治国 B、道德 C、法治 D、法制19、1985 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 ,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 ( )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A、孔子 B、毛泽东 C、孟子 D、老子20、法律法规再健全、再完备,最终还是要靠( )来执行。 A、人 B、统治者 C、社会 D、国

6、家三、多选题 1、大藏经按语系分为( )系统。 A、巴利语系 B、缘起 C、藏语系 D、汉语系2、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 ) A、动态的立法 B、守法 C、行政执法 D、司法3、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 )的所有成果。 A、物质 B、地理 C、人文 D、精神4、儒家的特征是( )。A、尊奉六经 B、崇尚礼乐仁义C、提倡“中庸之道” 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包括( )。 A、儒家 B、法家 C、阴阳家 D、道家6、( )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A、法治 B、诚治 C、人治

7、D、德治7、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 )。 A、人文精神 B、统治者至上 C、为人民服务 D、人文主义8、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 )两方面的因素。 A、精神 B、人文 C、物质 D、制度9、佛教的基本教义有( )。 A、四谛 B、灭苦 C、五蕴 D、缘起10、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 )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 A、民主 B、平等 C、自由 D、人权11、在宗法意识统治的熟人社会里,人们交往只需凭关系,不需要什么事先约定的规则。血缘关系的远近就是行为依据,( )就是行为准则。 A、亲 B、伦理 C、义 D、别12、历朝

8、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包括( )。 A、神治 B、人治 C、德治 D、法治13、公权力行为一般为( )。 A、民事行为 B、行政行为 C、经济行为 D、司法行为14、( )是依法治国的特征。 A、公平性 B、平等性 C、应当性 D、公开性15、从词源上说,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 ) A、教育 B、耕作 C、发展、尊重 D、培养16、法治是制度、精神和文化( )的有机体。 A、文化 B、灵魂 C、制度 D、精神17、儒家推崇的是( ) A、治国 B、齐家 C、修身 D、平天下18、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国家本位 B、宗法意识 C、等级观念 D、礼治主义19、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共同发挥作用。 A、法律 B、法制 C、人治 D、道德20、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 )等教材。 A、 易 B、 书 C、 诗 D、 礼 、 乐 、 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