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69166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精选】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精选】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精选】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精选】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届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页 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第卷第 1 页至第 7 页,第卷第卷第 7页至第 8 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乡贤即乡中贤明士绅,是取得了一定功名的 读书人(即学绅 )和居乡的官员(即官

2、绅),他 们具有很高的声望并受当地人敬重。 “士大夫居 乡者为绅”, “士大夫”是指有功名, “居乡者”是其限制条件。言外之意,乡贤不能是在职官员,而必须是卸任(退休、罢官、丁忧等)回乡的官员。财富和地产本身不是士绅身份的充分条件,庶民地主不论拥有多少土地也不属于士绅集体。自秦朝以来,中国历朝都实行郡 县制。在地方政府中,县级衙门就是最小的行政单位;中央王朝向地方派遣的官吏到县级为止,正所 谓“ 皇权不下县”。理 论上讲,知县代表朝廷直接管辖全县所有事务, “知县掌一县治理,决讼断辟,劝农赈贫讨猾除奸,兴养立教。凡贡士、读法、养老、祀神,靡所不综”,但偌大的一个县,地域既广,人口众多,且交通不

3、便,信息不灵,凭县令一己之力全面管理当然不现实。因此,借助乡贤之力成为必然之举。乡贤之所以能成为县令与百姓之间的中间人,不 仅因为乡贤拥 有崇高的声望, 还因为他们具有普通百姓不具备的特殊身份和资本。首先, “绅为一邑之望,士为四民之首”。与平民百姓不同,士绅可以自由拜见官长,且不必行跪拜之礼。尤其是官绅,甚至不在当地司法的管 辖之下,也不受常 规司法程序的 约束。乡贤的特殊身份为调停官府和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提供了便利。其次,不论是学绅还是官绅,都具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在科考时代,对于学绅而言,既与考官建立了师生关系,又与同科及第者有同年之 谊 。官绅更甚,不仅拥有学绅的人脉关系,而且,还有上下

4、之属、同僚之好等。这样 的人际关系网使乡贤即使身退林泉、隐居故里,依然拥有巨大能量。 还有,乡贤阅历丰富,尤其是一些退居 乡里的官绅,他 们先前就是官 员,几十年的宦海生活累积了大量的处事经验。实践证明,由乡贤主管或监造的公共工程和公共福利事 业 ,其效果比各种胥吏( 县令任命的办事人员)的管理要高明的多,而其成本却要比胥吏们低。丁日昌曾 说:“绅董若有侵 渔,尚惧清 议之持其后,差役则唯利是图,非清议所能动心弟里居时,每 见孤贫、育 婴、恤嫠诸善举,由绅董经管者,虽不能滴滴归源,尚有七八成可归实济。由书差经管者,则账房分十之二三,杂务门上分十之二三,书差又复侵渔十之三四,穷民所占实惠,不过一

5、二而已。 ”与唯利是图的胥吏相比,乡贤鉴于“清议” ,至少还有几分敬畏之心,百姓能 获得更多实惠。再第页 2有,乡贤通常拥有雄厚的财富 资本,衣食无 忧,无需像胥吏那样明目张胆地向百姓敲诈勒索,在一定程度上与百姓拉近了距离。乡贤“生于斯, 长于斯”,对当地的 风土习俗, 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非常熟悉,处理百姓的事情,他们驾轻就熟。社会体制结构也因此为乡贤 参与管理提供了契机。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乡贤是不可缺少的中间人。事实上,百姓也对他们充满了期待。在很大程度上,他们成为百姓解除困境的重要介入者。(摘编自文史知识2016 年第 6 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乡

6、贤的声望皆来自其“学绅 ”或“官绅”的身份,庶民地主即使更有财富,也不能具备。B在职官员虽然都是有功名的“士大夫” ,却因不满足“居乡”的条件,不能被称为“乡贤” 。C知县由中央政府委任,受命管辖全县所有事务,但因为事务繁杂,知县不可能独挑重担。D乡贤虽有官方背景却不担官职,并非普通百姓却受百姓敬重,是官民间不可或缺的中间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乡贤身份特殊,享受多种特权, ,甚至能不受县令管束;同时,他们在乡民中享有很高声望,这便于他们调解官民矛盾。B乡贤可以通过师生、同年、僚属等人脉关系掌握一定权力,又有丰富的官场处事经验,很适合帮助县令监管公共事业

7、。C乡贤受道德约束,通常不会直接勒索百姓,又能给百姓解决困难,带来实惠,因此乡贤常比胥吏更得百姓信赖、敬重。 D乡贤因熟悉当地风土习俗、社会关系而在处理乡里事务时独具优势,这令他们参与乡村社会的管理成为可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封建社会中存在庶民地主捐买科举功名或者荣誉官职的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能因此提升政治地位,享受某些特权。B理论上,县令代表了中央政府的利益,乡贤代表了乡民的利益,如果他们出现矛盾冲突,乡贤将为乡民争取利益。C对县令而言,胥吏唯利是图虽然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甚至激起百姓不满,但胥吏毕竟是由自己选任,其作用不可替代。D在当今社会,乡贤

8、赖以生存的传统乡村社会体制结构已发生改变,乡贤的地位和对百姓的重要性也将随之发生变化。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毓字稚叔,年十四为散骑侍郎,机捷谈笑,有父风。太和初,蜀相诸葛亮围祁山,明帝欲西征,毓上疏曰:“夫策贵庙胜,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车驾宜镇守中土,以为四方威势之援。今大 军西征,虽有百倍之威,于关中之费,所损非一。且盛暑行师, 诗人所重,实非至尊动轫之时也。 “迁黄门待郎。 时大兴第页 3洛阳宫室,车驾便幸许昌,天下当朝正许昌。许昌偪狭,于城南以毡为殿,备设鱼龙曼延 ,民 罢劳役。毓谏,以为”水旱不时

9、,帑藏空虚,凡此之 类,可须丰年。 “又上”宜复关内开荒地,使民肆力于农。 “事遂施行。正始中,为散骑常侍。大将军曹爽盛夏 兴军伐蜀,蜀拒守,军不得进。爽方欲增兵,毓与书曰:”窃以为庙胜之策,不临矢石;王者之兵,有征无战。诚以干戚可以服有苗,退舍足以纳原寇 ,不必纵吴汉于江关,骋韩信于井陉也。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盖自古之政。惟公侯详之!“爽无功而还。后以失爽意,徙侍中,出为魏郡太守。爽既诛,入为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正元中,毋丘俭、文钦反,毓持节至扬、豫州班行赦令,告渝士民,还为尚书。诸葛诞反,大将军司马文王议自诣寿春讨涎。会吴大将孙 壹率众降,或以 为“吴新有衅,必不能复出军。东兵已多,可须

10、后问。 ”毓以为“夫论事料放,当以己度人。今诞举 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大将军曰:“善。 ”遂将毓行。淮南既平,为青州刺史,加后将军,迁都督徐州诸军事,假节,又转都督荆州。景元四年薨,追 赠车骑 将军, 谥曰惠侯。(节选自三国志魏志十三)【注】鱼龙曼延:古代百戏杂耍名。干戚服有苗:舜帝手持干戚舞蹈而使有苗氏臣服 退舍纳原寇:晋文公守信退兵而使原地乱民投降。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

11、必其不出也B 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C 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D 今诞举淮南之地以与吴国孙壹所率口不至千兵不过三百吴之所失盖为无几若寿春之围未解而吴国之内转安未可必其不出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车驾”本意是马驾的车,后也专指帝王出巡时所乘的车,文中用来代指君主。B “轫”指绑缚于战车上的兵器,既起装饰作用,又能区分职级。 “动轫”指发动战争。C “大将军”是三国时期国家的最高

12、军职,其内秉国政,外专征伐,常由权臣担当。D “惠侯”中的“惠”是谥号, “侯”是爵位。谥称“惠侯”是朝廷对钟毓的褒奖。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钟毓聪颖机智,长于谋略,在诸葛亮北伐中原时,他劝阻魏明帝率军亲征,认为这样得不尝试,不如镇守后方以作后援。B钟毓关心百姓,体恤民艰,他在担任黄门侍郎时曾劝谏皇帝不可耽于逸乐,不可在灾年兴修宫室,而应让百姓务农开荒。C钟毓见识高远,却不得曹爽信任,担任散骑常侍时,他写信劝阻曹爽增兵伐蜀,却不被采纳,后又被贬出朝廷,担任地方官。第页 4D钟毓审时度势,能换位思考。诸葛诞造反后,他力主以重兵平叛,得到采纳。司马文王

13、(司马昭)派遣他统率军队前去平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夫策贵庙胜,功尚帷幄,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千里之外。 (5 分)(2)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盖自古之政。惟公侯详之!(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春 归 杜 甫苔径临江竹, 茅檐覆地花。别来频甲子 ,倏忽又春华。倚杖看孤石, 倾壶就浅沙。远鸥浮水静, 轻燕受风斜。世路虽多梗, 吾生亦有涯。此身醒复醉, 乘兴即为家。【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杜甫由闵州辗转返回成都草堂之时。甲子:古人以天干地支计年计日。8本诗“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两句历来为人

14、称道,前人评论其“似拙实巧,天然工妙” 。请赏析其巧妙之处。 (5 分)9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李商隐在无题诗中,描写暮春时节之景、感慨人世间聚散离合之悲的两句是“ , ”。(2)杜牧于赤壁一诗中,借眼前“ , ”引出三国旧事,感叹朝代兴替,世事变迁。(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 ”两句,运用典故表明诗人虽然仕途失意,仍然希望得到朝廷信任。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5、。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她第一次来,在他办公室窗外面探一探 头,很快又 缩了回去。他在看一份文件,没注意到她。她又探了探头, 轻轻地喊了声“ 阿弟!”他吓了一跳,抬 头看去,看到了一张干瘦而谦卑的脸。他惊得差点从椅子上站起第页 5来他很快就镇定了下来,绷着脸 朝窗外问:“ 你找谁?”她摩挲着双手,挺局促的样子。 “有没有碎纸旧报纸卖,阿弟?”“哦。 ”他犹豫了片刻,脸上终于放松下来。 “有啊,你 进来吧。 ”他开了虚掩的门。她进来了。她的动作比她脸上的表情要 轻快许多,她很快就把那些旧书旧报归到了一起。看到她麻利的动作,他想了想,又从书橱上翻出了些旧杂志,轻轻地放在了那堆她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旧报刊上。“一斤两毛钱,阿弟。我去拿秤子。 ”她满脸堆笑地说。“送你,都拿去吧。 ”他说。“这么多,好几 块钱呢!”她的脸上有点吃惊,又有点喜出望外。“没事。你拿去吧。 ”他轻声道。“哦那我去拿袋子来装。 ”她小跑着出去了。她进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根拖把。“我帮你拖一下地吧。阿弟你人真好 ”她的脸上又有了那份谦卑。他心里突然烦躁起来。 “不要了,你去吧。我要做事情了!”他板着脸说。她走了,办公室一下子空了下来。他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了。她的声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