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岳麓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9221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10讲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岳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0讲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课时强化练 岳麓版(限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另一场战争”是()A战后美苏争夺世界B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下的贸易竞争C战后美欧争夺世界市场D战后欧美与亚非拉民族国家争夺世界原料【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45年”“另一场战争的开始”,可以得知这场战争是指“冷战”。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争夺世界,故A项正确。【答案】A2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条件是:西欧必须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要互相协调生产与

2、流通。由此可见,马歇尔计划()A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B其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C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D为美国培养了一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解析】材料突出西欧国家“集体制定”“互相协调”,马歇尔计划的直接影响是缓解了欧洲的燃眉之急,但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但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西欧国家集体制定复兴计划,并且互相协调生产与流通,彼此合作的加强为西欧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发展,西欧逐渐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3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

3、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D欧洲走向联合【解析】“冷战”之所以没有转变为“新的世界大战”,其主要因素是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新力量的崛起只是起推动作用,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属于多极化趋势的表现,不属于“冷战”,错误。【答案】C4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发展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强调欧共

4、体“用一个声音说话”ABCD【解析】由“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可以得出正确;1950年,法国外交部部长舒曼公布了“舒曼计划”,建议把德国与法国的煤炭与钢铁生产融合在一起,建立一个德法共同的超国家机构来管理两国相关行业的生产,由此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还揭开了法德和解的序幕,故错误;“用一个声音说话”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并且欧共体是1967年成立的,故错误。【答案】C52015年8月,在朝鲜战争结束62周年之际,美韩开展为期两周的“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演,朝方则谴责称这些演习是挑衅性的,是针对朝鲜这个有核国家的大规模攻击的预演,双方“冷战”意味浓厚。62

5、年前的战争()A爆发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之后B实质上是华约与北约的较量C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热战”D导致朝鲜半岛分裂【解析】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区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1955年,华约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朝鲜战争属于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热战”,故选C项。【答案】C6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

6、萄牙都投了赞成票,美国控制下的拉丁美洲除古巴、智利外,另有7个国家也投票赞成。这说明()A西方世界三足鼎立B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多种挑战C两极格局宣告结束D中国结束了被封锁孤立的困境【解析】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部分西方和美洲国家不顾美国的阻挠投赞成票,在两极格局下,它们的做法是对美国霸主地位的挑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日本,因此没有体现西方世界三足鼎立,故A项错误;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宣告结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971年,中美仍然处于对抗状态,中国被封锁孤立的困境没有解除,故D项错误。【答案】B7(2016海口调研)1961年6月,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筹

7、备会议召开,确定了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条件: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等。可见,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A可化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B必将形成新的国际军事集团C有助于国际政治的民主化D直接推动了两极格局的瓦解【解析】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对霸权主义的联合阵营,无论从目标还是从现实来说,都不可能通过它化解两大阵营的矛盾,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以维护世界和平和民族独立为宗旨,不可能形成新的军事集团,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奉行不结盟的独立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等信息表明了它的成立与发展有利于

8、国际政治的民主化,故C项正确;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壮大,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但是并没有直接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故D项错误。【答案】C81970年3月20日,美国在国家安全决定第48号备忘录中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的决定,并通知韩国方面。作为补偿,9月2日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A美国撤走了全部在韩驻军B美国放弃了全球扩张战略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D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解析】美国缩减而非撤走在韩国全部驻军,故A项错误;美国调整而非放弃全球扩张战略,故B项错误;美国给韩国军援的同时,并没有撤走在韩全部驻军,故C项错误

9、;美国对韩国政策的变化,表明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故D项正确。【答案】D9“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是从1917年才开始的,到1989年便已经结束了。1989年是20世纪末最具决定性的一刻。”“决定性的一刻”带来的深刻影响是()A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B两极格局的结束C欧洲迈向政治一体化D第三世界的崛起【解析】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分裂”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与时间“1989年”不符,故A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而“1989年”东欧剧变影响了苏联的解体,故B项正确;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政治一体化,1973年欧共体提出要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

10、个声音说话”,1975年共同体的立法机构“欧洲议会”成立,与时间“1989年”不符,故C项错误;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出现了一支由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构成的国际政治力量,但与时间“1989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10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解析】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然而改革走进死胡同,东欧国家因

11、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和经济困难,相继发生政变,新政权争先恐后地向西方靠拢,故A项正确;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到沉重打击,B项错误;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项内容与材料无关。【答案】AB组名校必刷题11关于未来多极化格局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美、日、欧、俄、中、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B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C美国实力的衰弱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解析】之所以会有“三极论”“五极论”“六极论”这样的分歧和争论,是因为世界政治格局仍然处于剧烈的变动之中,新的政治格局依然没有形

12、成,这种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只是出现多极化的原因之一,都不是题干反映的本质问题;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事实。【答案】B12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解析】据材料“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可知超级大国的争霸已经

13、成为历史,据材料“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可知文明的区别已经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且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决策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故D项错误。【答案】A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必须明确指出,按照援助这个词的意义来说,美国扩大援助实质上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也必须明确指出,从我们正在处理的希腊和土耳其的情况来看,如果美国不在重要的地区采取行动,其后果就不堪设想。如果成功地采取了行动,这些地区就会出现意义极为深远的结局,

14、花费的全部代价也会比较小。因此,我们在其他地区非得以类似的原则行事不可。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到1950年,西欧各国生产已达到战前水平,年增长率达到5%6%,有的国家高达8%10%。到1952年,英、法、意的工业生产分别比战前增长13%、29%和48%。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欧、日本商品大量涌入美国,美国对日本、西德、加拿大的贸易已由出超转为入超。美元危机频频发生,地位一落千丈。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下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本题论述需要明确题

15、目要求:从某一角度论述“马歇尔计划与两极格局”,因此首先要指出论述的角度,材料一主要指出马歇尔计划促进两极格局的稳定,材料二主要说明的是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角度,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述提出的观点。【答案】示例:角度论证角度一马歇尔计划促成两极格局形成和稳定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利于西欧资本主义秩序的巩固;美国通过援助西欧进而控制西欧,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维护二战后地区的安全稳定(希腊、土耳其)。角度二实施马歇尔计划冲击两极格局欧洲经济恢复,并逐步走上联合的道路,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两极格局。(示例仅作参考,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言之有理亦可)14(2015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