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9219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新人教版选修(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版教程】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限时特训 新人教版选修3温馨提示:本套题共4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30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2014山东高考图一、二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一、二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17分)(2)概括指出图二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答案(1)图一: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图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

2、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解析第(1)问,观察图片,紧扣1945年、1948年两个时间,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两幅图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第(2)问,据图判断局势,联系所学概括归纳其影响。22016河南模拟材料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库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国的垄断。斯大林对库尔恰托夫说:“

3、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制工作。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道:“我们能够团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摘编自俄亚维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5分)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

4、盾显现;美国垄断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加强,危机意识强烈。(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国家高度重视,设有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积极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核战争的发生;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地位,有利于世界格局的稳定。解析第(1)问,据材料中的“1943年”和“打破美国的垄断”等信息,从西方研制原子武器、美苏矛盾出现等角度概括背景。第(2)问,从相关科学的研究、国家的重视等角度分析条件;从打破美国的核垄断、稳定世界格局等角度分析积极作用。32015课标全国卷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

5、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

6、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10分)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解析第(1)问要联系整个二战的进程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进程进行归纳,注意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时间“1942年2月”,直接归纳出该时间之前的战略态势即可。第(2)问军事意义要从对中国和盟军两个方面作答,政治意义主要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等角度

7、分析作答。42015湖南十三校二联材料一1979年,苏联日益担心阿富汗形势可能会给苏联本国南部穆斯林人口带来不安因素。实施南下战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并切断欧洲和远东的联系。勃列日涅夫不希望自身南部边境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阿富汗,决意除掉阿明。苏军入侵导致阿富汗有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沦为难民。苏联先后投入了70万人的兵力,耗资500亿美元,约6.5万人伤亡。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4%的俄罗斯人认为,出兵阿富汗是“政治冒险”。1980年,联大特别会议通过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大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

8、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1989年2月,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摘编自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材料二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认为阿富汗是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地,在不到一个月之后发起报复性战争。美军以强大兵力入侵阿富汗,攻击基地组织武装分子以及为这些武装分子提供庇护的塔利班政权。美军入侵虽使塔利班政权被迅速击溃。但在此后的多年里,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袭击活动有增无减。11年来,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投入了1.3万亿美元,美国公众对美军在阿富汗的支持率降到了11年来的最低点。60%的美国公民认为,阿富汗战争的耗费不值得,每三个美国人

9、中就有两个赞成更快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战争成了美国真正的“长期难题”。(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入侵阿富汗的主要原因及对苏联自身的影响。(16分)(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发动的对阿战争的本质特点有何一致性,共同影响有哪些。(9分)答案(1)原因:阿明政权威胁苏联利益;实施南下战略,寻求暖水港;与美国争霸;阿富汗具有重要战略位置。影响:招致国际社会一致谴责,陷入外交困境;军费开支巨大,加重经济困难;导致大量人员伤亡,人民不满加剧;国家逐步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埋下解体隐患。(2)一致性:霸权主义的侵略行径。影响:都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都给本国带来巨额战争消耗,加重了财政负担,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进而加剧本国的政治、经济危机;都招致本国人民反对与国际社会谴责。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看,苏联认为阿富汗对其不利,“实施南下战略,实现在印度洋寻求暖水港和出海口”,联系美苏争霸,结合地缘政治等信息回答“原因”。从材料中军费开支、人民态度、国际社会的谴责和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第(2)问从材料信息看,这两次战争都是霸权主义的侵略行径。从战争对交战双方的影响入手,联系国际社会的态度等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