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创新学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794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创新学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创新学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创新学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创新学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创新学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创新学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创新学案必修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大气环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及对气候的影响考试标准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知识体系预览必考加试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分析气候的特点及成因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bbbb考点一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必考加试)考点梳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c加试)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七个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

2、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恰好相反。考点突破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把握该知识点应注意“三突破”。1突破成因从气压带的形成来看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符合“热低压、冷高压”的规律,说明其是因热力作用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不符合上述规律,这是因为它们是动力作用形成的。六个风带的风向均符合风的受力规律,即由高气压带指向低气压带,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图所示:2突破分布和性质(1)分布位置和性质气压带分

3、布成因气流运动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赤道(0附近)热力因素上升高温多雨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因素下沉炎热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因素上升温和多雨极地高气压带南北极地地区热力因素下沉寒冷干燥风带分布风向对气候的影响北半球南半球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东南干燥少雨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西北温暖湿润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东南寒冷干燥(2)分布的变式图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图形表现形式,如图中三种类型:3突破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图所示:下图为“用户登录

4、微信时所见的地球影像图”。从图中赤道附近云系的分布位置及M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推测,该影像图拍摄时间及M地所处的风带最有可能是()A6月份东南信风带B6月份盛行西风带C12月份东南信风带D12月份盛行西风带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推断:赤道以南云层厚,所以气压带风带南移,为12月份;M地在南回归线以南20多个纬度(可以参考赤道和南回归线的间距),即南纬50左右,所以M地受南半球盛行西风带控制。答案D考点专练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10盛行西北风B1020盛行东南风C2030主要盛行上升气流D3040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

5、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B乙表示7月份、北半球夏季C甲表示9月份、北半球秋季D乙表示1月份、北半球冬季解析第1题,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同,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甲图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从图中可知,该气压带南移,为北半球冬季,所以北半球3040位于盛行西风的控制之下,其风向为西南风,故D项正确;010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A错;1020为东北信风带,盛行东北信风,B错;203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C错。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图表示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乙图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即7月份,B正确。

6、答案1.D2.B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读图完成34题。3图中字母C所表示的气压带是()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4下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A B C D解析根据地球呈顺时针的自转方向,可知该图所示为南半球部分区域。C气压带位于南纬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处风带为南半球的西北风。答案3.C4.B5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图的左侧添加箭头以正确表示三圈环流。(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名称:A_,B_,C_,D_。(3)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添加箭头表示近地面各风带的风向。(4)极锋是_风带和_风带气流交汇而形成的。(5

7、)此图表示北半球_(季节)。解析三圈环流即低纬、中纬、高纬三圈环流,结合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可判断A、B、C、D的名称、风带名称及风向、三圈环流的方向,而极锋约位于60纬线处,是由盛行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气流交汇而成;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南移,故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答案(1)略(见下图)(2)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3)(4)盛行西极地东(5)冬季考点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必考加试)考点梳理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南半球: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8、北半球:气压带断裂呈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北半球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半球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亚洲(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7月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

9、候分布: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最典型的是地中海沿岸。成因和气候特点:夏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位于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移控制该区域,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西风带向南移控制该区域,西风带来丰富降水,气候温和湿润。考点突破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

10、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或温暖)干燥高温(或温暖)湿润高温(或温暖)干燥高温多雨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雨热同期不利影响低温、旱涝旱涝灾害3.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全球太阳辐射总量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受其影响,全球气温分布也是自低纬向高纬递减。热量带气温特点典型气候类型太阳辐射制约寒带终年严寒极地(苔原、冰原)气候亚寒带冬寒夏凉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冬冷夏热(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气温在0

11、15)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冬暖夏热(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全年高温(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4.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降水特点大气环流控制典型气候类型年雨型全年多雨,季节均匀常年盛行湿润西风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夏季(湿季或雨季)多雨冬季(干季或旱季)少雨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多雨,冬季受信风带影响干燥少雨热带草原气候夏季来自海洋

12、的夏季风多雨,冬季来自内陆的冬季风少雨三类季风气候冬雨型冬雨夏干冬季湿润西风移来致雨,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地中海气候少雨型全年少雨常年受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少雨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地处内陆少雨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思考亚洲东临太平洋,北美洲东临大西洋,为什么东亚是世界上重要的季风区,而北美洲的季风现象不如亚洲明显?提示亚欧大陆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太平洋为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比显著;北美洲和大西洋面积相对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对比不如东亚明显,因此季风不明显。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风带为()A东南信风带 B中纬西风带C东北信风带 D极地东风带2图中所示沿海地区

13、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解析第1题,通过纬度数值的变化,可以确定为北半球;3040度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该风带应该为中纬西风带。第2题,3040度大陆的西岸,受西风带和副高的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是地中海气候。答案1.B2.C考点专练(2015浙江省1月学考)将两个烧杯分别装入300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液泡插入水和干沙中,用100瓦的白炽灯照射(如图)。据此完成12题。1打开白炽灯,10分钟后()A沙的温度没变化 B水的温度没变化C水的温度比沙高 D沙的温度比水高2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A温室效应 B水循环过程C城市热岛效应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解析第1题,打开白炽灯10分钟后,由于白炽灯释放热量,使两只温度计温度都升高了,但升高的幅度不同。沙子的比热容小,升温需要的热量小,升温快;水的比热容大,升温需要的热量多,升温慢;故沙中的温度计升温速度更快,且最后达到的温度更高,而水中的温度计温度升高速度慢,且最终达到的温度较低。第2题,白炽灯模拟的是太阳,沙子代表的是陆地,比热容小,水代表的是海水,比热容大,沙子升温比水快,验证了陆地比海洋升温快,故该模拟实验验证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