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五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793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专题五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专题五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专题五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语文 专题五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专题五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专题五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一、诗人名片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少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接触与了解。贞元进士,授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为文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之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早期所作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中不少篇

2、章,尖锐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也反映出人民的痛苦生活。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均很有名。与元稹友谊甚笃,诗亦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二、诗词故事白诗享盛誉白居易的诗是在帝王、太子、宫姬、贵妇、农人、马夫的口唇上,镌刻在乡塾、庙宇、船舱的墙壁上。有一次,白居易与其友喝酒,想找一个歌伎来伴唱助兴。不料,歌伎来了后对他们说:“我会唱白居易的长恨歌,你们应多给我一些钱。”白居易等人听了笑起来,就真的多给了那个歌伎报酬。还有一次,有一高某狎妓逍遥,这妓女对他说:“你不要以为我是普通娼妓,我能背诵白乐天的长恨歌

3、。”于是,她便抬高价格。三、文题背景1九江白太傅祠联枫叶四泣秋怅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2白居易生活在中唐一个多难的时代,因战乱长年离家在外漂泊。德宗贞元十五年春,宣武军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叛乱。继之彰义军节度使吴少诚亦叛乱,唐朝廷发兵征讨,河南一带沦为战乱的中心。加上旱荒频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时难/年饥/世业/,弟兄/羁旅/各/西。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共看/明月/应/垂泪,

4、一夜/乡心/五处/。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读来如听诗人倾诉自己身受的离乱之苦、相思之恨。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二、悟读,诗情画境在诗仙、诗圣相继作古之际,是你扛起了中唐诗坛的大旗;在牡丹城有着33年生活经历的你,在一个个繁华的场景背后,发现了别人视而不见的“田舍翁”、“卖炭翁”、“琵琶女”和“长恨歌”中的恨;龙门卜居18年,你已不再是“江州司马”,而是“香山居士”。年纪尚轻的你就已写出家信诗望月有感,唱出了社会的动荡、人民的流离失所。千年居易,今犹乐天。三、品读,鉴赏评析1“时难年饥”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答案揭示了当时因叛乱造成的

5、民生凋敝、时局动荡的社会现实。2清人杨逢春唐诗绎评此诗云:“末二折到望月,一语总摄,笔有余情。”请指出“余情”的内涵。答案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仰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流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起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然泪下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心,勾勒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浑朴真挚,引人共鸣。3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比喻。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4白居易写诗提倡浅白平易,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答案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

6、语,不用典故,不事藻绘,抒写人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都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深远,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注这首诗大约是长庆二年(822)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1)诗歌的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描写了傍晚和夜晚的景色,诗人选取“残阳”、“江水”、“月亮”、“珍珠”等景物,通过对景物颜色、形状的描绘,营造了一个从傍晚到夜晚的清新自然、亲切和谐、宁静的

7、意境,蕴涵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以及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解析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这些诗的特点是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就要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中去领悟。(2)诗歌在用词上有什么特点?答案诗歌在用词上很有特点,诗中多用数量词,这样写更能准确地描写景物。其他词也用得很有特点,如“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形容词和比喻手法的运用也给诗歌增添了不少色彩。解析诗歌的一些词语明显地表现出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诗中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用得形象而贴切,找准这两个点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