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中图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95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练习 中图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壳的运动和变化一、选择题(2014江苏地理,78)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M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2.与沿X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解析第1题,由题目可知该地为向斜山,岩层向下弯曲,由图示可知M地左侧为山,因此左侧向下,故B项正确。A项岩层没有弯曲,错误。C、D均是右侧向下弯曲,错误。第2题,本题难度较大,需要依靠空间想象能力建立空间三维模型,如下图所示:该地岩层弯曲方向如图所示,XY一线同一岩层海拔相同,岩层是水平的。答案1.B2.A(2016曲阜期中)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3

2、4题。3.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岩石为变质岩B.丙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C.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岩层可知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岩层形成之前就形成了断层。可知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于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第4题,根据图中乙岩层下方岩层表面被侵蚀了,可推断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答案3.D4.C(2016湖南郴州质检)读“全球17502015 年达到一定强度的某自然灾害空间分布图”,完成56题。5.该自然灾害

3、是()A.火山 B.海啸 C.滑坡 D.台风6.该类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亚洲解析第5题,根据区域定位可知,图示自然灾害多分布于板块交界地带,此区域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和地震灾害。第6题,根据图示可知该类自然灾害的重灾区是亚洲。答案5.A6.D(2016广东佛山六校联考)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1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79题。7.图示地区的

4、地质地貌为()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8.图中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A. B. C. D.9.若在处钻 3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A.5 m B.55 m C.35 m D.85 m解析第7题,根据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可知图示岩层中间老,两翼新,故应为背斜;根据河流的分布可知该地地形为谷地。第8题,河流下切形成阶地,故形成年代最晚。第9题,根据等高线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图中之间等高线相差2条,根据高差公式可计算两地高差为大于10 m小于30 m。可知若在处钻 30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处钻至

5、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55 m。答案7.A8.C9.B(2015上海地理,1314)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10.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在地下形成A. B. C. D.11.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解析第10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D项正确

6、。第11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D项正确。答案10.D11.D(2016河南省六市第一次联考)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察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1213题。12.B处地貌为()A.断块山 B.火山 C.背斜山 D.向斜山13.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B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D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该地岩层主要由岩浆岩构成D.该处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解析第12题,B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第13题,瓦斯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处是向斜构造;D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

7、斜地质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道。该地岩层富含化石,主要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处地质构造受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而成。答案12.D13.B(2016德州期中)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读“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IV)形成的地质剖面图”,完成1415题。14.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A.I海进,V海退B.I海退,V海进C.IIV海进,IVV 海退D.IIV海退,V海进15.能体现图

8、中岩石类型的旅游景观是()A.广西桂林山水 B.华山悬崖峭壁C.黄山石猴观海 D.黑龙江五大连池解析第14题,根据同一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岩石,水平方向上由浅海到深海依次形成的是砂岩、页岩、石灰岩,可知在IV地质时期中,该海域海岸线的变化情况是I海退,V海进。第15题,图中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所以能体现图中岩石类型的旅游景观是广西桂林山水。答案14.B15.A二、综合题16.(2016广东惠州二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

9、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沙山的形状可知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偏西风)。第(2)题,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一是从风力较大角度分析,二是从沙源角度分析,三是从地形阻挡角度分析。第(3)题,沙粒粒径的大小和风速的大小呈正相关,因此本题关键是分析不同位置风速的大小。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 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