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95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历史深化复习+命题热点提分专题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共八大的召开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指新中国成立,故A项错误;八大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并不是导致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1954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答案D2.

2、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D.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答案B3.适应性考试)宣传中共“八大”路线的标语口号有()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公社赛过铁饭碗,幸福生活万万年”C.“动员一切的力量,争取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D.“放弃剥削,学好本领,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解析1988年9月,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故A项错误;“公社赛过铁饭碗,幸福生活万万年”

3、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后提出的,不是1956年“八大”的口号,故B项错误;“动员一切的力量,争取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1956年中共召开“八大”,是在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调动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对原有的私有者发起号召成为宣传的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答案D4. 1963年,刘少奇曾说:“党委和政府超脱一点,不好吗?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问题我们来裁判,不要做当事人生产由公司、工厂去经营。”这说明当时()A.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国家经济体制开始了变革C.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性加强D.计划经济体制

4、的弊端显露答案D5.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故A项不符合题意;“大跃进”时期盛行浮夸风,“左”倾错误迅速发展,谈不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不是促进农民觉悟的提高,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在经营方式是集中劳动、集中经营,分配方式按工分平均分配,压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答案D6.下表反映中国1953

5、196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其中19631965年增长速度较快主要是()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增长率14.6%0.6%15.7%A.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解析题干中19631965年工农业生产的增长率比之前有所提高,与6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调整有关,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于1957年完成,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对工农业生产造成的是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已经交恶,故D项错误。答案A7.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

6、;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答案B8.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下图的主题是()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解析材料中的宣传画和标语主要是为发展经济而造势,并非思想解放,故A项错误;“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猪羊肥大赛黄牛”和“蛇口标语”都与实现现代化相符,故B项正确;蛇口标语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故C项错误;蛇口标语无法

7、体现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故D项错误。答案B9.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生计,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A.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C.单一公有制经济的结构有所突破D.城市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未发生变化,故A项错误;1992年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B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材料中“个体企业”属于私有制经济,表明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故C项正确;1992年

8、邓小平“南巡”讲话,论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改革才从计划经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故D项错误。答案C10.下面为我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亿美元)。表中信息反映出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1980年1990年2000年2012年381.41 154.44 722.938 671.2引进外资(已利用外资)1984年1990年2000年2012年270.51 028.95 935.611 329.4A.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B.在全球化中的地位提高C.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D.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答案C11.有学者认为:1994年高考作文试题尝试,似乎暗合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主要精神。这里的“

9、尝试”指的是()A.加入世界贸易组织B.开展国有企业改革C.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与1992年南方谈话无关,故A项错误;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是在1984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及中共十四大的重要内容,故D项正确。答案D12.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B.城市

10、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C.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D.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答案A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朝大清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还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冶、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商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

11、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务正章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筚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是非不足以资保护,而较多窒碍”。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

12、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的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

13、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的推行;西方文明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政治影响:推动中国社会的法制化进程;传统的官商关系有所改变;提升了民族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不能充分满足资产阶级的要求;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14.心态史,是在20世纪西方新史学运动中因年鉴史学的首倡与卓有成效的实践而兴起,并逐渐成长为当今西方史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世俗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商较

14、财,仅同贸易。” 材料二而倘若一个人有靠自己的职业活动赚大钱的机会而不肯加以利用,那么他就造了孽,就是对上帝缺乏虔诚心,就是不道德。在这种世俗、趋利、乐观、积极的新型社会心态下成为自身命运与万物的主宰 心态史视野下的西欧资本主义文明的兴起 材料三(1976年,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一声长叹以后,又迈开两条壮实的长腿走向前去痛苦,烦恼,迷茫,他的内心像洪水一般泛滥。一切都太苦了,太沉重了,他简直不能再承受生活如此的重压。 平凡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2)结合所学分析,哪些事件有利于材料二中新型社会心态的形成?这种心态给西方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15、(3)材料三中孙少安痛苦的社会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解除中国农民“孙少安式的重压”?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宋代婚姻往往以金钱论价”回答;第二小问,从商品经济发展状况、国家商业政策宽松等角度阐述背景。答案(1)现象:宋代拜金主义盛行。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宋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社会观念世俗化。 (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影响:推动人文主义思想解放;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3)根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文革”左倾错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农业得不到发展,农民生活贫困。措施: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