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90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古代商业的发展1、2、3、4、5、6古代的经济政策7、8、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6北京月考)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 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 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C.提倡“工商皆本” 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解析:B材料中“二曰货”“六曰商贾”表明当时商业有一定地位,反映了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A项错误。C、D两项材料无体现。2.如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城市商业活

2、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B.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C.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解析:BA项符合西汉的史实,但从示意图中不能体现,故错误;从长安城平面示意图可以看出,皇宫占长安城的绝大部分,东市和西市所占比例小,体现了西汉时期城市的政治功能突出,故B项正确;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严格控制商业,而不是支持商业,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3.(2016昆明质检)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六年七月敕:如闻十六宅置宫市以来,成弊既久,须有改移。自今以后,所出市一物以上,并依三宫直市,不得令损刻百姓。”这说明唐代()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政府加强市场管理C.着手打破坊

3、市界限D.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解析:B材料中的“宫市”有限定的区域,即十六宅,但宫市设置以来,采购活动危害百姓,所以需要改变或者挪移。为此,唐代做出规定,“不得令损刻百姓”,可见这是政府通过明文规定加强市场管理,防止扰民或危害百姓的事情发生,故B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C项与唐代史实不符,错误;从材料中对宫市的规定无法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状况,且“高度发达”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4.(2016贵阳调研)在南宋临安,街头吆喝,小贩叫卖,勾栏表演,汴京话声声入耳。杭州杂剧,以中原音韵为主,杂以杭州土语。徽州婺源灵祠在杭州有7个行祠。市民喜爱的济公和尚是一名来自天台山的外来和尚。上述现象反映了南宋临安()

4、A.娱乐文化日益商品化与市场化B.本地区的文化日趋式微C.娱乐文化由特权化趋向大众化D.移民特性影响城市文化特色解析:D材料论述的是市民文化特色,没有体现出商品化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显示本地区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即移民特性影响城市文化特色,而非本地文化式微,故D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娱乐文化向大众化转换的信息,故C项错误。5.(2016大同测试)南宋时徽州人均耕地15亩,元代降至4亩,明万历年间为2.2亩,清康熙年间为1.5亩。尽管明清时期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很多徽州村落却走向鼎盛。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方式改进,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经济发展,地域性商帮兴盛C.

5、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手工业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徽州成为交通枢纽解析:B明清时期耕作方式依然是战国沿袭而来的铁犁牛耕,土地利用率因蕃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有所提高,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徽州村落虽人均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但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走向鼎盛,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徽州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发生在南宋,且徽州未成为交通枢纽,故D项错误。6.(2015太原一模)1748年乾隆的一道上谕说:“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籍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移至湖广江西B.苏州已经成为交通枢纽

6、C.经济作物开始广泛种植D.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解析:D由材料内容可知,在清朝乾隆年间,浙西所产的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而主要靠外来客贩之米,侧面反映了江浙地区出现产业转型,粮食作物的种植减少,经济作物增加,故D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包括浙江),故A项错误;材料仅仅体现了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接济,但不能体现出苏州是交通枢纽,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但体现不出开始,故C项错误。7.(2016渭南联考)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以田地为征

7、收赋税的标准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解析:C材料未涉及法律,无法体现“以法律形式确立”,故A项错误;B项并非材料实质;“案田而税”说明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实际上等于国家承认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工商业”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8.(2016唐山检测)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既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解析:B题干强调土地经营权的变化,证明了小农经济的发展,A项错误;题干强调佃农的土地经营权有偿取得,也可转佃和出典

8、,说明了经营权可以像商品一样交易,B项正确;土地经营权的交易并非资本主义性质,C项错误;D项材料无体现,错误。9.(2015广东六校联考)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解析:D材料的意思是: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地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由此可见,该人观点是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D项正确。10.(2016石家庄联考)有学者研究了北宋到清朝的

9、国家财政收入情况,以每朝最高财政收入计算统计如下表 朝代 最高财政收入 北宋 100 000 000两白银 南宋 80 000 000两白银 明代 5 000 000两白银 清代 3 000 000两白银对表中数据解读最合理的是()A.明清时期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国家经济严重衰退B.两宋时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到顶峰C.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明清时采取了有别于两宋的国家财政税收政策解析:D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故A项“严重衰退”,B项两宋时期发展到顶峰,均错误;明清时期强化的专制制度确实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但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始终是缓慢发展,并没有发展

10、起来,其所占的财政收入的比例也是很低的,故C项错误;宋朝时期由于采取了宽松的经济政策,对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税收成为重要财源,国家的财政收入较高,而明清时期由于国家对商业的抑制和打击,特别是海禁等政策的实施使国家财政收入锐减,故D项正确。11.(2016山东联考)康熙五十四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踹匠罢工不是为了经济目的B.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C.政府立法以管理民营手工业D.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解析:B把踹匠的罢工放在康乾盛世农耕经济高度发

11、展的背景下,手工业者提出一些不被理解的要求,说明当时农耕文明高度发展,分离出某些变异,故B项正确。A、C两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禁止踹匠罢工,不满足踹匠的要求,这不是保护工商业,而是伤害工商业,故D项错误。12.(2015广州一模)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解析:A依据清朝道光年间的“官方文件”可知,在当时的中外贸易中出现了为外商服务的“买办”或“经纪人”之类的职业,是正常、合理的事情,但是文件中却将这些人斥之为“洋奸”“慕膳逐臭之徒”,可见当时实行海禁政策,人们

12、思想封闭,观念落后,故A项正确;从材料“十三行”信息可知,该“官方文件”的背景应该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前,故B、C、D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至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材料三明朝中后期

13、,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

1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信息来概括作答;第二小问从材料一中“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来归结答案。第(2)问,依据材料二“夹路列店肆待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秉,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等信息来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市镇逐渐兴起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江南经济以及交通发展概况等方面思考作答。第(4)问,依据上述材料围绕商业视角从国家统一、政

15、府政策以及农业、手工业发展等视角回答。 答案:(1)状况:商业活跃,富商众多,交易广泛。原因:国家统一,疏通交通,允许有限度地开发山林川泽。(2)发展:具有较为健全的商业保障措施(交通发达、店肆众多)。(3)新气象:出现数量多且分布密集的商业市镇;形成城镇网络。原因:江南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4)因素:国家统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利润的刺激;政府政策的影响。 14.(2016湖南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图二),这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尽管“丝绸之路经济带”目前来看还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构想,但这一构想思维开阔,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深远意义,不断引来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请你参考与图一相关的历史知识,从不同角度推介“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构想。(要求:结合历史,至少两个角度,表述简洁清晰)解析: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影响的史实,从中选取两个角度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