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9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89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9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9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9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9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9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9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政治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09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9 民族精神和文化建设一、熟能生巧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汉字和史学典籍)和博大精深(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中华民族精神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

2、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5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忧虑的现象。因此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6.大众文化是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3、落后文化是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是文化糟粕。因此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7.腐朽文化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它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

3、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用: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地位:占据着主导地位。)9.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两者是路径和

4、目标的关系11.怎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改革促发展、促繁荣。(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1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2)措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发展科学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

5、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1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14.怎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国家:(1)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3)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个人:(1)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

6、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二、点石成金1.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5)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2.如何对待低俗、腐朽、落后文化?国家:(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3)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大力发

7、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企业:生产高品位文化产品,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1)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2)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3.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2)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4)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8、(5)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三、易错易混知识点1.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提醒: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文字与史学典籍。(提醒: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3.混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提醒:源远流长是从时间上来讲的,要从纵向上来理解,强调的是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博大精深是从内涵丰富的角度来讲的,要从横向上来理解,强

9、调的是中华文化内容丰富。)4.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仅仅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提醒: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5.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没有差别。(提醒: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6.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10、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包容一切文化。(提醒:简析: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完全得益于汉字与史书典籍的留存。(注意: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9.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提醒: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10.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醒: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1、的精华。)11.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提醒:中华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时代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之一)12.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提醒: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3.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提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14.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提醒: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15.爱国主义是抽象的。(提

12、醒: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16.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提醒: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17.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才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提醒: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1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提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13、。)19.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会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提醒:中国人民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历来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既坚持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时也主张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同世界各民族共同进步。)20.不能准确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提醒: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1)传统文化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2)外来文化亦有精华、糟粕之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21.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提醒:文化生活存在的

14、问题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起的,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通过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可以克服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引发的问题。)22.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提醒: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流行文化,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的。)23.认为大众文化就是通俗文化。(提醒:大众文化与通俗文化是不一样的,两者虽然都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通俗性,但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文化的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化紧密联系;通俗文化是早就已经存在的文化形式,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它们的产生是自发的,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由于交通、通信等的制约,文化交流相对狭小。而当代大众文化则

15、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主要是以直观的电子画面和声音为载体,按照市场机制有意识地运作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其生产和消费以大工业和现代科技为基础,因而具有生产的批量性和可重复性。)24.大众文化就是大众需要的文化。(提醒:“人民大众需要”和“人民大众真正需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文化。“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应该是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是能够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而“人民大众需要”的文化则会包含性质各异的文化,比如封建迷信等思想,仍然大有市场,但封建迷信思想绝不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25.混淆传统习

16、俗与落后文化。(提醒:传统习俗和落后文化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传统习俗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而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它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26.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应当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提醒:应该改造落后文化,取缔腐朽文化。)27.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提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28.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关键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醒: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