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74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后规范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基础达标知识点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答案】C2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用下列细胞实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A人的肝细胞B蛙的红细胞C洋葱鳞片叶表

2、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解析】选D。大肠杆菌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磷脂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因此形成单层膜时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而人的肝细胞、蛙的红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各种细胞器膜。知识点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3下列四项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解析】选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其排列方式为:亲水性头部排在两侧,疏水性尾部排在内侧。4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是用带有不同荧光染料的抗体标记两种细胞的膜蛋白,一段时间后两种膜蛋白能在杂种细胞膜上均匀分布形成嵌合体。如图是相关实验记录,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当温度增加到15

3、 以上,细胞膜的流动性发生变化B该实验证明膜蛋白能够在膜表面运动C温度对膜蛋白的扩散有影响D图中数据说明融合时间越长形成的嵌合体越多【解析】选D。由图示可知,在低温时形成嵌合体的比例较小,温度适宜时比例较高;15 以上时细胞膜的流动性明显发生变化;从图中无法得出融合比例与时间的具体关系。知识点三物质跨膜运输方式5实验研究发现K、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细胞膜。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如果在人工细胞膜中加入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细胞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B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实验证明加入缬氨霉素的人工细胞膜有选

4、择透过性DK通过人工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6下图中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均为主动运输B图和图为主动运输,图和图为被动运输C图、和为渗透作用D图为主动运输,图、为被动运输【解析】选D。确定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要看运输的方向是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据此判断,图为主动运输,图、为被动运输。7在玉米的营养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的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了,但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阴离子()A妨碍了ATP的形成B抑制了主动运输C与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相同D抑制了细胞呼吸【解析】选C。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有能量和载体

5、蛋白。由题干信息可知,能量供应并未受到影响。二、综合提升8如图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C图甲中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解析】选B。图甲中表示多糖,表示蛋白质,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a是亲水性头部,b是疏水性尾部。共同构成了细胞膜,为细胞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磷脂分子无此功能。9.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

6、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10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2)该结构的基本功能是_。与此相关的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特性是_。(3)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等与图中_(选填图中字母)有关。(4)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结构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有很大区别,具体原因是由于图中_(填图中字母)不同所致。(5)有人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均垂直排列于膜表面。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细胞

7、膜的脂质分子有75%排列不整齐。细胞膜厚度变小,而膜表面积扩大。对于膜的上述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解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细胞膜除了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以外,还有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即其生理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不同的膜结构其蛋白质不同,它们执行的具体功能就有很大的区别;最后一个问题的题干中,不管是哪种形式的变化,核心问题都是关系到膜的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可以运动,影响脂质运动的因素有多种,温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

8、度,能增强脂质的流动性。【答案】(1)B磷脂双分子层(2)保护和运输(控制物质的出入)功能选择透过性(3)A(4)A(5)细胞膜具有流动性11下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1)曲线甲代表_,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_。(2)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吸收/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a、b、c)表示。(3)细胞膜中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_(a、b、c)表示。(4)若图1代表某生物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该过程被称为_,其依赖于细胞膜的_的结构特点。a表示。需注意的是a、e两过程均为主动运输,但是a为膜外物质向膜内的运输(吸收),e为膜内物质向膜外运输(排出)。(3)细胞的内、外侧可依据糖蛋白的位置来判定,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4)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1)自由扩散能量供应或载体数量(2)吸收a(3)c(4)胞吐流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