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练习 湘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73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练习 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练习 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练习 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练习 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练习 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练习 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9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练习 湘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2015北京文综2)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第1题。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 B C D解析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公平性”的含义。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种类和数量减少,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过度猎狼可能降低山区的环境

2、承载力,错;不良消费观念与过度猎狼无关,错;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正确。综上所析,选D项。答案D2(2016黑龙江双鸭山模拟)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图中环境问题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参与性原则A B C D解析可持续发展包括共同性、公平性和持续性三大原则。图示现象就是为了片面地追求经济的发展,严重破坏资源违背了持续性原则;单纯追求人类所谓的“生存与发展”,忽略了鱼类等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严重地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答案B(2016福建四地六校三

3、联)右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34题。3维持这一“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的关键是()A江河 B森林 C村寨 D梯田4哈尼族人的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解析第3题,该生态系统位于地势起伏较大的南方地区,森林在这一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如果森林被破坏,将会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此处的农田、村寨、河流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第4题,将村寨布局在半山腰的梯

4、田上方,可以获得较清洁的水源,避免水源受农业生产的污染。答案3.B4.C5(2014天津文综,6)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已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分析题目所给四个选项可知,A项强调就业,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

5、,提高生活水平,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B项强调带动周边城镇发展,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C项强调土地开发利用,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D项强调旅游业发展,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故C项正确。答案C (2016福建厦门模拟)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67题。6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是()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属于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A B C D7该图显示了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措施有()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废弃物综合利用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6、A B C D解析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属种养加工一体化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当地环境。第7题,该图显示了该湖区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建立各种农业基地,培育了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答案6.D7.D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产业链,推进产业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实现产业循环升级。下图为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部分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8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原则是()A公平性 B持续性C共同性 D整体性9下列关于该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源的消耗B减轻了环境污染C提高了

7、经济效益D生产过程中不会有任何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解析第8题,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压力,属于持续性原则。第9题,该产业链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但生产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答案8.B9.D(2016广东佛山模拟)读“某地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图”,完成1011题。10有关该地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商品率高 B劳动力投入少C科技比例大 D机械化程度高11在“水稻循环经济加工产业模式”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订单农业”抑制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B循环经济实现了对环境污染物的零排放C精深加工有利于促进当地工业化的发展D品牌优质大米主要靠精深

8、加工环节实现解析第10题,该地种植的水稻经过精深加工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第11题,精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促进该区域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只是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并不能实现零排放。答案10.A11.C(2015福建漳州)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地循环利用,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A鱼塘、沼气池、果园 B鱼塘、果园、沼气池C沼气池、鱼塘、果园 D沼气池、果园、鱼塘13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实现农业生态系统

9、的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现象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A BC D解析第12题,图中甲输出沼渣、沼液和能源,必然是沼气池;乙提供塘泥和水面,必然是鱼塘;丙自然是果园。第13题,生态农业园区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方面,即生态持续(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增加收入)、社会持续(增加就业)等。答案12.C13.B二、综合题14(经典题)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

10、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下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下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地区发展支持系统东部地区121.2中部地区113.3西部地区110.2注:1995年全国为100.0。(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读图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很明显,图中上升速度较快的支持系统是智力、发

11、展和社会三大支持系统,它们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升的主要驱动力。第(2)题,可根据图中各支持系统变化曲线的特点分阶段总结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就农业角度分析,要依据试题提供的资料,从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和农业政策调控等方面说明。第(3)题,由图中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曲线不难看出,相对于其他曲线,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缓慢,且先降低再在低水平上保持稳定。分析原因时要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着手。答案(1)呈上升态势;发展、智力和社会三个支持系统。(2)2003年前徘徊波动,2003年较快上升,2004年后平稳发展。农业投入水平增加,资源转化效率提高,农业政策调控取得成效。(3)变

12、化缓慢,近几年有所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或尚未持续恶化)。原因: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冲击部分得到缓解和遏制(或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取得一定的成效)。15(2016北京石景山模拟)阅读青海省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青海省B地区牧场牧草变化表(数字越大,牧草质量越差)。等级比例%年份13级4级5级6级总面积(平方千米)198509.2652.1338.6111 17219970048.351.710 793材料二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实验总体规划,重点规划建设格尔木、德令哈、乌兰、大柴旦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材料三青海省过去的经济模式是挖矿、卖原料,把初级产品输入到

13、东部地区进行加工。盐湖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有钾、镁、锂、硼等资源。(1)说出B地区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具体表现。(2)简述建设四个循环经济工业园的优势区位条件。(3)结合下图说出青海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并说明其具体表现。解析第(1)题,B地区因过度放牧,进而引起草场退化。草场退化的主要表现就是草场面积减少,草场质量下降。第(2)题,结合当地的环境特征,区位优势条件主要从原料、能源、交通、政策等方面来分析。第(3)题,从图分析,青海省的两大主导产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使环境条件得到改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答案(1)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具体表现:草场总面积减少;优质牧草减少。(2)接近原料地(矿产资源丰富);接近燃料产地(近水电站);交通便利(位于交通枢纽);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需要)。(3)清洁生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效益: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经济效益: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产品多元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深度开发(循环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