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冲刺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含解析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8605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冲刺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冲刺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冲刺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冲刺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冲刺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冲刺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冲刺专题10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0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选择题1.化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碘酒是指单质碘的乙醇溶液B.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C.浓硫酸可刻蚀石英制艺术品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答案】C【解析】浓硫酸不能与石英反应,C项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2.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3.实验室用下列两种方法制氯气:用含HCl 146 g的浓盐酸与足

2、量的MnO2反应;用87 g MnO2与足量浓盐酸反应。所得的氯气()A.比多B.比多C.一样多D.无法比较【答案】B【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立即发生爆炸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钙溶液吸收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可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A.B.C.D.【答案】C【解析】氯气的性质活泼,它与氢气混合后光照才可能发生爆炸,不正确;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因此实验室制取氯气时,为了防止环境污染,多余的氯气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不

3、正确;次氯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氧气,所以新制氯水的氧化性强于久置氯水,正确;氯化氢和Cl2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均会产生白色沉淀,不正确;除去HCl气体中的Cl2,应选择CCl4,而除去Cl2中的HCl,可将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5.下列有关氯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氯是纯净物,氯水是电解质,漂白粉是混合物B.氯气可用作消毒剂和漂白剂,是因为氯分子具有强氧化性C.随着化合价的升高,氯的含氧酸酸性和氧化性均逐渐增强D.不能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6.下列各组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品红溶液中分别

4、通入SO2和Cl2,品红均褪色B.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C.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都会降低D.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和Cu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答案】B【解析】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品红褪色,不能恢复原色,SO2与品红化合生成不稳定的物质使品红褪色,加热能恢复原色,二者褪色原理不同,故A错误;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都含有碳碳不饱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B正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易挥发,二者浓度都降低,但原理不同,故C错误;浓的NaCl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产生沉淀,而CuCl2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产生沉淀,故D错误

5、。【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7.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MnO2和浓盐酸及如图所示装置制备Cl2。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A中可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B.A中缺少加热装置C.B中盛放的NaOH溶液可以净化Cl2D.D中的导管口若连接倒置漏斗可防止倒吸【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8.颜色变化增添了化学的魅力,对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叙述正确的是()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淀粉溶液遇碘单质蓝色;氯化铁溶液滴入甲苯中紫色;热的黑色氧化铜遇乙醇红色。A. B. C. D.【答案】B【解析】新制的氯水中存在平衡:Cl2+H2O HCl+HClO,次氯酸易分解,则久置时次氯酸分解,平衡正向移动,氯水

6、褪色,故正确;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故正确;氯化铁与甲苯不反应,溶液不变色,故错误;在加热条件下氧化铜与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单质铜,为红色,故正确。【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9.地球上水资源很丰富,是因为地球表面约有被水覆盖,地球上淡水资源很不充裕,是因为地球淡水量不到总水量的1%,因而海水淡化已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若将海水淡化作为饮用水,下列方法和原理完全不可能的是()A.利用太阳能,使海水蒸馏淡化B.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并淡化C.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除去所含的盐分D.利用半透膜,采用反渗透法使海水淡化【答案】B【解析】明矾能使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不能使盐分沉淀下来。蒸馏

7、法、离子交换法和反渗透法都是使海水淡化的方法。【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0.实验室从海带灰中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仪器选用不正确的是() A.称取3 g左右的干海带托盘天平B.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蒸发皿C.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水混合液漏斗D.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分液漏斗【答案】B【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1.某同学设计实验从海带中提取碘:滴加稀硫酸和双氧水;在海带中加入少量酒精,点燃使其燃烧为灰烬,在灰烬中加水搅拌;加四氯化碳并振荡;过滤;分液。该实验的合理操作顺序是()A.B.C.D.【答案】C【解析】从海带中提取I2的流程为海带(加少量酒精) 海带灰含I-的水溶液I2

8、的水溶液I2的有机溶液,故正确步骤为,选C【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2.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学”的有()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A.B.C.D.【答案】D【解析】因为溴易挥发,所以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4萃取溴水改为CCl4萃取碘水。在Cu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为避免生成过量的SO2污染环境,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将实验室的废酸液与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3.海水中的氯化镁是镁的重要资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可

9、按如下步骤进行:把贝壳制成石灰乳;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将产物熔融后电解。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此方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的来源丰富B.进行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C.第步电解时会产生氯气D.涉及的反应有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

10、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Ag【答案】A【解析】能把I氧化为I2的氧化剂很多,如HNO3、Fe3等,B选项错误;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色,是因CCl4中溶解了I2,C选项错误;D选项不能排除SO、SO的干扰,错误。【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5.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中的物质中的物质预测的现象A淀粉KI溶液浓硝酸无明显变化B酚酞溶液浓盐酸无明显变化CAlCl3溶液浓氨水有白色沉淀D湿润红纸条饱和氯水红纸条褪色【答案】A【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6.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

11、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答案】D【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17.向100 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Cl2 5.04 L,Cl2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c(Cl-),则原FeBr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0.75 mol/LB.1.5 mol/LC.2 mol/LD.3 mol/L【答案】D【解析】标准状况下Cl2的物质的量是=0.225 mol,由于Fe2+的还原性

12、强于Br-,通入氯气后,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设原FeBr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x mol/L,则0.2252=0.1x1+(0.1x2-0.2252)1,解得x=3,故选D。【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8.有一混合溶液,其中只含有Fe2+、Cl-、Br-、I-(忽略水的电离),Cl-、Br-、I-的个数比为234,向该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溶液中Cl-和Br-的个数比为31,则通入氯气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中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74B.73C.72D.71【答案】B【解析】设Cl-、Br-、I-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3 mol、4 mol,由电荷守恒可得:2n(F

13、e2+)=n(Cl-)+n(Br-)+n(I-)=2 mol+3 mol+4 mol=9 mol,n(Fe2+)=4.5 mol,通入氯气后,要满足n(Cl-)n(Br-)=31,Cl-只要增加7 mol就可以,即需通入氯气3.5 mol。4 mol I-先消耗2 mol氯气,3 mol Fe2+消耗1.5 mol氯气,剩余Fe2+1.5 mol,则通入氯气与剩余Fe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1.5=73,故选B。【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9.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化学实验后,发现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含锰元素的化合物都能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且含锰化合物的还原产物都是MnCl2。他们将6.3

14、2 g KMnO4粉末加热一段时间,也不知道高锰酸钾是否完全分解,收集到0.112 L气体后便停止加热了,冷却后加入足量的浓盐酸再加热,又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是(上述气体体积都折合成标准状况)()A.0.448 LB.2.240 LC.2.016 LD.无法确定【答案】C【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20.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 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Cl2(g)Cl2(aq)K1101.2Cl2(aq)H2OHClOHClK2103.4HClOHClOKa?其中Cl2 (aq)、HClO和ClO分别在三者中所占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Cl2(g)H2O2HClOClK1010.9B.在氯处理水体系中,c(HClO)c(ClO)c(H)c(OH)C.用氯处理饮用水时,pH7.5时杀菌效果比pH6.5时差D.氯处理饮用水时,在夏季的杀菌效果比在冬季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